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1 / 2)

加入书签

一刻是盛世,下一刻就是乱世?

这怎么能够让人相信?

就连嬴政也疑惑,像之前李治、武则天晚年大兴土木、耽于享乐也不止于此啊?

更何况之前还是盛世,无论怎么想都想象不出来究竟是什么原因。

刘彻也是摸不着头脑,不过既然天幕敢这样说,那李隆基就肯定做了什么,他只需要认真听罢了。

杨坚惊吓起身,“盛世转瞬即逝?”

怪不得会是这个庙号,怪不得天幕说所有人都想让李隆基早死。

李世民捂着心口,太医在天幕提起李隆基的时候就早早候在一旁,此时正给李世民把脉,一只手动不了,李世民就用另一只手拍桌子,“为什么要重用小人,昏庸无道!”

一直做一个明君是能要他们的命吗?!

李治如此、武则天也是如此,李隆基更是如此!

武则天也备受震撼,她看向李隆基,无法想象出他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两个极端的。

李隆基盯着武则天的视线,冷汗涔涔,六神无主,想说些什么却开不了口,他脑袋里带着深深的疑问,这个人真的是他吗?

开元年间,李隆基越听下去脸色越白,身体也止不住地颤抖,最终跌坐在椅子上,刚刚反驳天幕的硬气一瞬间全无,抖着唇喃喃自语,“不可能,不可能的。”

唐朝此时正值盛世,如何会变成天幕所说的那样。

在他疯狂摇头的时候,张九龄出现在殿外,“陛下!”

见到张九龄,李隆基像是见到救星一样抓住他的手,一直不松开,还是张九龄说了很多安抚他的话,李隆基的情绪才渐渐平静。

朱元璋叹气,前一秒还是开元盛世,后一秒就是安史之乱,谁能想到?

康熙听完也有些唏嘘,李隆基要是一直像杨广一样是个昏君也就罢了,偏偏有明君之象,如果做得好说不定李唐又会出一个千古一帝。

【开元元年之初,三次政变让国家元气大伤,朝□□败混乱,为了改变这个现象,李隆基选拔贤才,重用姚崇、宋璟等人,整治朝纲,减少了冗官的现象;并且李隆基还设立‘考察制度’,不在时候根据年龄高低选用官员,而是根据政绩考察作为升降的依据[1]。】

【事实证明李隆基确实有明君之象,李隆基在位时期,打击强占土地和农户的豪强,把检查出来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给那些黑户做登记,至此国家逐渐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到了公元754年,国家共有906万多户人口,与隋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相差无几。】

【李隆基还相当重视文化建设,抑制佛教泛滥的现象,并且创建书院,也就是这个时期文化达到顶峰,出现了像李白、王维、杜甫等诗人。】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科技也得到了发展,一个名叫一行的和尚先制造了黄道游仪,确定黄道的进退;后又用它测量天体北极和二十八星宿,证明了恒星是不断移动的[2],这可比某英的科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的学说早了一千年!!】

【能不能懂一千年的概念,如果李隆基能一直当一个明君,如果唐朝之后没有发生安史之乱,一行之后的其他人或许还会根据这个提出其他学说,我国的天文学说不定能更早的得到发展,也不会在之后在天文探测上落后外国人那么多,被人欺负那么久。】

嬴政虽然听不懂这个东西是什么,但从天幕的语气中能知道这个很重要,一千年的时光,确实足以做很多事情。

扶苏抿唇,在心中告诫自己,一定要引以为戒,即便国家安定繁荣,也要继续当一个明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