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6章 825你要老婆不要?(2 / 2)

加入书签

放在以前,这条路也不好走,但农场那边现在毕竟划归邮电系统管理,这样就好操作了很多。

各系统的农场说白了就是一种粮食关系转移,生产队照样交公粮,只不过是不再将公粮交给粮食部门,而是交给各个系统。

这里面说是漏子吧,也不算,毕竟肉烂在锅里,也没有浪费。

对于生产队来说,有人能嫁过来是好事,毕竟能充实生产队的劳动力,至于因此带来的粮食消耗嘛,这一点并不需要太过注重,因为现在交公粮的办法是先留下口粮,剩下的部分再按比例拿出一部分或交或售给粮站。

「也是个办法,我协调一下。」方圆眼睛一亮,总归是条法子,已经比直接遣返好了太多。

「她叫余英,小名英子,从天水上的车,今年17……今年18岁!」见方圆答应下来,陈大姐赶紧将这位姑娘的姓名丶年龄说了出来,既然是给她说亲,总得有点基本信息。

至于年龄嘛,陈大姐谎报了,《婚姻法》规定女满18周岁才能登记,既然是帮着余英解决问题,这点必须考虑到位,不能先过着不扯证。

「行,我这就去问问。」方圆答应下来,根本没在意年龄,为了结婚谎报个一两岁太正常了。

至于这位女同志是否同意在本地找婆家,方圆连问都没问,都这个节骨眼上了,什麽妇女意愿都要往后靠一靠。

说干就干,方圆掉头出了工会办公室,骑上自行车就直接去了农场。

自打四九城市局被允许协办农场以后,方圆就去劳动过,跟那边的生产队长认识。

方圆没打算通过市局或者部里来解决将这事,先不说市局同不同意,一旦上面知道了,简单的问题反而复杂化了。

直接跟生产队对接就少了这方面的麻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方圆在做媒这件事上明显没有经验。

把余英的身份丶境况一说,生产队队长一脸为难:「方领导,您做的媒肯定是靠谱的,不过这事还真有点难处,我们生产队是有单身的小伙子,但这姑娘的条件……恐怕人家看不上啊。」

「怎麽?你们生产队的门槛这麽高?」方圆也不恼,掏出烟来给生产队队长散了颗烟。

「方领导,我不跟您见外,跟您交个实底儿。这几年找对象虽然看重成分,但无论男青年,还是女青年,都倾向于找成分好的里面日子过的比较好的。甭管是平时过日子,还是以后有困难,都有亲家能搭把手。」生产队队长说的很直接,也很坦诚。

成分是农村找对象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也是一条硬杠杠。

生产队队长生怕方圆不信,点上烟吸上一口,继续说道:

「方领导,农村不比城里,有些成分好,但家庭生活困难的男青年确实很难找到对象。

即便家里困难,男方父母也不希望儿子打光棍,大多数要麽给钱,要麽给东西,托媒婆给儿子找个媳妇。

媒婆那张嘴啊,能把活人说死,也能把死人说活。

但女方也不傻,人家也不全信媒婆的话,大多数都会私下打听打听。

父母不方便出面,家里的哥哥丶姐姐丶嫂子丶姐夫都会特意路过一下男方所在的生产队,塞盒烟或者两个鸡蛋,跟男方邻居打听男方到底怎麽个情况,与媒婆说的是不是一样。

要是有人说男方老实本分,这桩亲就算结成了。

一旦有人说男方家里穷丶吃救济粮,这桩亲就算黄了。

换成女青年找婆家,是一样的道理。

成分差的女青年,倒是能找个成分好丶家里穷一点的婆家。

可您说的这种情况……女方不光要啥没啥,受了灾,人再瘦一点,想要孩子都得养个两三年,实在是不好找啊。」

「这样啊,那这边就没有成分不好的男青年,或者是实在找不上对象的男青年?能讨上媳妇,总比打光棍强吧?」方圆并不死心,如果不能给余英尽快说上一门亲事,那余英面对的恐怕只有被还乡办遣返一条路了。

「我们生产队成分不好的男青年不多,前两年也都找到对象结婚了。实在找不上媳妇的嘛……倒还真有,不过条件真的不好,一个瘸子丶一个哑巴,还有个前年死了老婆带两个孩子的鳏夫。」生产队队长就等着方圆这句话呢。

队长也为社员操心,但方圆不松这个话头,他也不方便上来就推荐这些歪瓜裂枣,人家好歹也是个比公社一把手级别还高的干部,自己一上来就说余英只配在这几瓣烂蒜里选对象,岂不是打了方圆的脸?

「就没别的了?」方圆眉头一皱。

「隔壁生产队还有个四十多的老光棍,那人懒的要死,拿鞭子抽都不带动弹。」生产队队长在心里将附近的歪瓜裂枣又过了一遍,说道。

「人家一黄花大闺女……行吧,我回去再想想。」方圆听完眉头皱的更紧了,余英的身世本来就够可怜了,结果在找对象这边还没啥好的选择,这叫什麽事?

至于生产队这边男青年的想法,方圆连问都没问,不是没想过这茬,是压根就不打算在这里面找。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等方圆回到押运处的时候,已经到了下班的点儿。

陈大姐考虑很周到,不仅领着余英去浴室洗了个澡,还给她找了间闲置的仓库充当暂时的栖息之所,后勤的同志给寻了个床板,垫上了些展开的纸盒子权当床垫。

今天目睹这件事的人不少,有陈大姐带头,押运处的其他职工纷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硬是给余英凑了一副家底。

茶杯丶暖瓶丶饭碗丶筷子一应俱全。

余英那身烂棉服也换了下来,换上了一身不怎麽合体的邮政工装,尽管工装是旧的,但好歹没有破洞。

床上虽然简陋了些,但也铺上了床单丶被褥,当然,都是旧的。

就连唐植桐也跟着出了一斤粮票,嗯,挂在了帐上,明儿给高师傅送过来。

在押运处的关怀下,余英暂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虽然东西都是别人用过的二手,但还是把她感动的直抹眼泪,若不是旁边有人拉着,她能跪下给押运处的职工磕一圈。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