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坚决不用毒胶囊(2 / 2)
如果一个药片需要肠道吸收才有效(后来的肠溶片),但因为药片硬度不够,入口即化,直接在食管或胃里就会吸收了,药效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个道理,只要是药学专业的人都知道。
柴教授这时候再次苦笑起来:
「林专员,你说的问题按目前国内的技术难以解决,我知道国外的药片都在进行压力测试,但国内目前完全达不到。」
林三七又问了一句:
「如果药片压力测试不通过,那还有一个胶囊呀,我是医生,对药学是半个外行,目前我国的胶囊生产情况如何?」
是的,六十年代我国是可以生产胶囊的,不过来龙去脉有点小喜剧。
五十年代,浙省有一个山区小县城,有一名叫潘光明的工人在一家美国制药厂打工,这人聪明,关于观察,于是就偷偷学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空心胶囊制造技术。
1953年潘光明回到老家新昌后,用铜筷当模具丶铝罐来烊胶丶扇子当鼓风机,以极其原始的方法,手工生产出了第一粒空心胶囊。
胶囊是生产出来了,也填补了国内一个空白,但是产量却低得可怜,一个是生产工艺太原始,完全没有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条件。
柴教授这时候继续介绍道:
「第二个,做胶囊的原料是明胶,明胶主要成分是动物胶原蛋白经部分水解衍生的水溶性蛋白质,主要是从牛皮丶猪皮丶鱼骨和鱼鳞中获得。
可是林专员,你要知道我们国内目前的粮食供应紧张,鱼肉类更是紧缺。像我们在学校里,一个月就供应一次肉,那个肉细小得要用放大镜找。
所以受困于原材料的稀缺,现在的胶囊完全指望不上,也就特殊部门的特殊药物才能用得上。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还是得想想其他办法,看有没有替代的。」
这时候浙大的石龙昌教授开口道:
「我们学校曾经有同志提出过一个替代方案,就是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这样也能熬制成明胶。
这样明胶的材料就比较容易获得,比如废品收购站里的皮带丶皮鞋;皮革厂的废弃边角料等,就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明胶,进一步制成胶囊。
如果说猪皮牛皮鱼鳞难以批量获得的话,那麽废弃的皮带皮鞋等皮制品应该还是有很多的,全国收集起来,的确可以解决原料紧缺的问题。」
林三七一听就吓一大跳,心想果然是浙省人脑子灵活呀,这种鬼点子六十年代就想到了?
要知道几十年后,新昌这个「胶囊之乡」,每年生产全世界40%的胶囊的地方,这个产业差点毁于一旦。
就是因为被曝光出了「毒胶囊事件」,用的原料就是石教授所说的废弃皮革制品和边角料。
这事危害可大,林三七必须提前打好招呼。
「石教授,这可不行,我们不能用皮带皮鞋去制作明胶,那都是工业明胶,有害的。」
这时候人群中有一名学生就不服气了:
「林专员,皮鞋皮带,包括其他皮革制品的原始物料也是动物毛皮,也含有明胶,为什麽不能使用?我记得课本上写着,我军过草地时,没吃的,就是煮了皮带吃,也不见得有害呀。」
林三七竖了个大拇指,心想你这话政治正确了,小伙子以后有前途。
但他话还是要说清楚的,毕竟他又不是黑心资本家,他要做的是良心药,而不是毒死人的黑心药。
「这位同学的这个问题很好,我们都知道皮鞋皮带的原始物料是动物毛皮,含有明胶。你们都是药学生,应该是系统学过化学的。
皮鞋皮带这种皮制品,是经过皮革鞣制等化学处置的。
大致经过硫化钠脱毛丶芒硝浸泡丶浸灰丶浸酸丶铬鞣丶染色等环节,在铬鞣时须加入聚氨酯-铬络合物丶鞣酸等。
也就是说,这种皮制品会产生一种东西叫「铬」。
我们学过化学都知道,铬是一种多价金属元素,常见的有二价铬丶三价铬和六价铬。
同时,铬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动丶植物体内均含有微量铬。
其中二价铬参与了人和动物体内的糖与脂肪的代谢,听起来似乎是对人体有利的,就像营养补品一样,对不对?
那你们错了。皮革制品产生的铬是六价铬。
六价铬那就是有害元素了,进入人体后,对肝丶肾等内脏器官会造成损害,尤其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等等。」
底下学生中发出一阵轻微的惊呼声。(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