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5章 挖中医院的墙角(1 / 2)

加入书签

范耀莱见有戏,心中更高兴了,于是直接坐到了林三七的沙发上,亲自续上茶水:

「林董,我们的要求不高,跟花都医大同样的条件就行。我看过你们的合作细节,你们出课题方向和资金,我们出人和设备。有成果了,荣耀归医院和个人所有,专利归你们岭南堂。」

林三七心想,这个到是可以接受,他要的无非就是专利,其他都是旁枝末节。

「范老师,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公司的战略是不出东广省,而且我们岭南堂人手奇缺,实在不可能来首都成立一家公司,或者派出专员监督。如果你们首都中医院想跟我们岭南堂合作,只能考验哈工大模式。」

「哈工大?什麽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深圳建了一所分校,这样哈工大的老师转战到南方工作。我的想法,合作可以,钱我不缺,课题也有。但我需要你们首都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前往花都工作。

我们岭南堂中医馆刚好收购了花都医大的附属中医三院,规模挺大,完全可以挂一块首都中医院花都分院的牌子。

然后你们首都中医院派出最好的中医前往花都坐诊,同时,你们也可以派出科研团队前往花都,所有花销和科研费用全部由我们岭南堂承担。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我们岭南堂中医馆实力能增强,同时,也能为你们首都中医院的医生们创造福利。

我们岭南堂的坐诊医生收入很高的,一个号2000元,全部归医生所有,一天看20个病人,收入4万元了吧?一周如果只坐诊3天,那就是12万。

范老师,公立医院的医生我知道,如果只是拿死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个人能拿到2万元就不错了。去我们岭南堂,光是挂号费就能拿40多万。

而且我们还有保底工资,每周出诊3天以上,每月保底工资是20万,48万挂号费+20万工资,一个月最少收入68万。

这还不是全部,如果是全国名中医,一个号就是5000元。如果名中医提供秘方药,我们还会给与一定比例的回扣。月收入百万元都能达到。」

范耀莱听了目瞪口呆:

「卧糟,真的假的?一个月坐门诊3天,月收入保底68万?你们南方人都这麽有钱的?」

林三七耸耸肩:「范老师,这个收入都是公开的,你们随便打听,就知道我所言是真是假?」

范耀莱咽了咽口水:

「林董,被你说得我都心动了,我虽然不是国家级名医,但好歹也是教授,长江学者,在中医圈里也比较有名气,说实话我当副院长一年都没60万收入。」

这时候林三七发现,自己来挖人,似乎并不需要用什麽阴谋诡计被人嫌弃得罪人了。

原来可以用堂堂阳谋,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先把首都的老专家老教授哄骗到花都去,如果精力旺盛的还可以给个课题组,把老中医的徒子徒孙都挖走。

至于到了花都,拿过百万年薪的大钱,这群老中医还舍得回月薪两三万的老单位吗?

想到这个,林三七更来劲了:

「范老师,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咱们钱要拿,好处要得,但是名誉也要。咱们医生要名誉,一个是病人的口碑,另一个就是要有论文,要有科研成果。

什麽全国名中医评选丶什麽长江学者丶什麽杰出青年丶什麽千人百人计划,哪个不需要论文来支撑?没有论文,就没有学术地位。

刚好,我们岭南堂出钱,给予的科研经费充足,到时有了成果,发表了论文,那医生个人简直就是名利双收,而首都中医院同样可以在业内名气大震不是?」

范副院长听了头点得跟磕头机一样。

「对对对,林董所言极是。不说别的,就拿首都圈总共145家三甲,我们首都中医院的论文发表数量仅仅排名38位,这完全与我们医院的定位不符。

论文数量少,质量差,发表的期刊档次上不去,那就大大吃亏了。我们中医院无论评什麽都落后,数量最少,这也极大限制了职工们的积极性。

林董,你等一下,我现在就去请我们的谷院长过来,我们一起商量商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