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4章 返回神木岛(1 / 2)

加入书签

第704章 返回神木岛

看了看道意圣莲,杨正山和郁青衣这才离开灵泉空间,回到了靖安侯府。

而他们刚刚回到靖安侯府就收到了北方大捷的消息。

郁青衣去了后院,杨正山坐在书房中听看李昌的禀报。

「刚才皇城内派人传话说重山镇已经灭掉了塔塔尔部和赤刺部,而北原镇也灭掉了汪古部,目前重山镇大军正在向西行军,意图进攻叶密城,北原镇大军则朝着克烈部去了!」

李昌将北地的情况大体说了一遍。

杨正山听完后微微颌首,塔塔尔部丶赤刺部和汪古部的覆灭是意料中的事情,若是杨明志和宋大山没有这点能力,那他们也就白活了这麽多年了。

不过时间要比杨正山预料的快一些。

「库库城是如何攻破的?」杨正山问道。

他自然知道库库城,也知道攻破库库城的难度。

李昌道:「具体情况不知道,不过应该是二爷率领强弓手强攻的!」

进攻库库城没有取巧的办法,只能硬碰硬,换做其他人,还需要慢慢磨,不过换成强弓手的话,那倒是可以轻松一点。

杨正山也只是问问,并没有太在意库库城的情况。

「陇北那边呢?现在是什麽情况?」

「没有消息传回来,想来那边还没有分出胜负!」

周兰那边的压力最大,不过以周兰的能力,短时间内挡住兀良王庭的进攻应该不难。

而现在塔塔尔部丶汪古部和赤刺部已经覆灭,那兀良王庭的大军估计很难继续维持下去了。

塔塔尔部丶汪古部和赤刺部的军队肯定不愿意继续待在陇北镇,他们肯定想回去救助自己的族人。

而克烈部估计也待不住了,他们必须要回援他们的旗地巴彦德勒黑城。

至于乌托,这个时候估计很郁闷。

杨正山将着胡须想了想,眼下大安新朝的北方和西方算是稳住了。

元良王庭的大军再次到来分崩离析的边缘,而大月王朝那边估计也无法攻破肃州镇和庭州镇的防线。

孙云波带着安西镇的大军讨伐大月王朝,虽然无法灭掉大月王朝,但应该能解决肃州镇和庭州镇的危局。

如此一来,西边和北边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剩下的也就是陈恒昌了。

陈恒昌和神阳教!

杨正山还真不将他们放在眼中。

神阳教看起来似乎很强大,但其实就是一个纸老虎。

续灵炼血功的确是修炼的捷径,但这条捷径并不好走,缺陷太多,限制太多。

而且神阳教就算是有这样一条捷径,也无法与大安新朝抗衡。

虽然大安新朝内部还处于万象更新,百废待兴的阶段,但随着北方和西方的局势稳定,大安新朝的局面也会变得安稳下来。

只要大安新朝能安稳下来,那陈恒昌和神阳教就是一群土鸡瓦狗罢了。

以前大荣能将神阳教打的躲在地洞里做鼠,现在大安同样能做到,而且还能比大荣做的更好。

杨正山琢磨了片刻,觉得现在大安新朝已经不需要他来操心了,他应该可以返回神木岛了。

出来这麽就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你去准备一下,过几天咱们就回神木岛!」

「喏!」李昌应道。

在离开大安之前,杨正山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做,其实也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他就是想跟一众先天武者再聊聊,让那些先天武者多帮忙照看一下大安新朝。

大荣朝堂最后为何落了个人心涣散的结局,不就是因为皇族失去了先天武者的支持吗?

而先天武者为何远离了大荣皇族,不就是因为大荣皇族没有维持好与一众先天武者的关系吗?

先天武者也是讲人情世故的。

别的不说,这表面功夫你最起码要坐坐吧。

多给一点尊重和面子,没事的时候多坐在一起喝喝酒吃吃茶,瞎扯上几句,

这也是情分。

若是连这点情分都没有,你还能指望人家能帮你?

当然,这也就是面子情分,关键是利益和局势。

大荣的局势已经败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让皇族无法做好利益分配,因此才致使一众先天武者与大荣背离。

杨正山不会插手大安新朝对天下的治理,但是他会帮着大安新朝拉拢先天武者。

也正是有他的照拂,大安新朝才能得到众多先天武者的拥护。

张栾,剑乘风丶安雨行丶吕华等人,能够快速的融入大安新朝,都是他的功劳。

随后几天,杨正山几乎是挨家挨户的拜访,不是请客吃酒,就是在请客吃酒的路上。

甚至他还特意去了一趟翠霞谷,与驻守在翠霞谷内的几位老朋友好好喝了一顿。

很快时间就进入了十月份,北方的战报再次传来,陇北镇的元良大军再次溃败,周兰率领五万大军出境追击,与北原镇的大军在巴彦德勒黑城合兵一处,开始围攻巴彦德勒黑城。

另外,杨明志和韩飞率领两千神木将士和三万重山镇精锐杀向了叶密城。

经此一战,元良胡族败局一定,至于他们会败到什麽程度,就看接下来他们能不能守住叶密城。

巴彦德勒黑城是绝对守不住的。

赤刺部丶塔塔尔部丶汪古部已经覆灭,克烈部已是独木难支,根本不可能守住巴彦德勒黑城。

如果乌托能守住叶密城,那元良王庭还能继续存留,可若是乌托守不住叶密城,那这世上再也没有兀良王庭,也不再有什麽兀良胡族。

虽然还有阿拉满部和回拔部,但他们偏居西域,根本无法支撑起元良王庭。

如此战果,不但提振了北方各军的士气,同时也为大安新朝注入了一支镇定剂,让满朝文武和各地官员对新朝有了更多的信心,算是彻底稳固了大安新朝的统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