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0章 战争机器(1 / 2)

加入书签

第670章 战争机器

重山镇南路定辽卫。

南路定辽卫参将是崔成武,他是秦鹤挑选的接班人,但他同时也是杨承业的亲信。

崔成武是秦鹤的女婿,在秦鹤还在担任南路定辽卫参将的时候,就将崔成武送到了杨承业帐下听令。

杨承业在重山镇待了二十多年,而崔成武就在杨承业身边待了十多年,

直到秦鹤年老体衰,辞官归乡,崔成武才被杨承业任命为定辽卫参将。

重山镇从各路参将到各营中高层武官,似乎都是一群关系户,一个个都与杨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亦或者有着不凡的身份和背景。

这似乎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公平的结果。

武者传承本来就是宗门传承和家族传承,而在军中家族传承更在宗门传承之上。

平民武者崛起不是没有,只是相比于那些有家族传承的武者来说,普通百姓想要靠习武出人头地,实在是太难了。

武者拼的是资源,没有点底蕴,根本不可能崭露头角。

不说别人,就说杨家,若是杨正山没有灵泉空间,杨家根本不可能崛起,哪怕杨正山是穿越者,他也办不到。

同样,一个底层的武者也很难有大出息,如杨正祥,他就是一个武者,

可是他一辈子也只是一个最底层的武者。

杨正祥的天赋很低吗?

那不一定。

杨明武的天赋很高吗?

那也不一定。

他们差的是资源和机遇。

杨正祥不幸,杨正山穿越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老了,所以他这辈子都没有成为后天武者。

杨明武很幸运,那时他还年轻,杨正山给了他很多灵泉水,所以他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这些本质其实都离不开资源二字。

同理,放在其他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重山镇南路定辽卫从纪贺手中传到秦鹤手中,又从秦鹤手中传给了崔成武。

秦鹤是纪贺的亲信,也算是纪贺的徒弟,崔成武是秦鹤的女婿。

这是一种关系亲近的传承,代表的不只是官职传承,而是资源传承。

当然,除了资源传承之外,还有个人的选择。

当年纪贺帮杨正山掌控南路定辽卫,杨正山看在他身受重伤的份上支持秦鹤接任定辽卫参将。

同样,当年秦鹤让崔成武追随杨承业,杨承业才会让崔成武接任。

如果崔成武没有追随过杨承业,杨承业大概率是不会选择他接任的。

因为这样很可能让杨承业失去对南路定辽卫的控制。

资源很重要,个人的选择也很重要。

崔成武收到命令之后,也开始召集属官前来议事,不过他先是派人去了松州卫问问洛飞羽那边有什麽指示。

这一次,他是要跟洛飞羽一起行动的,虽然他跟洛飞羽都是参将,但他肯定要以洛飞羽为主。

没办法,洛飞羽不但资格老,修为还是先天武者。

与各衙属官商量了一番出征事宜之后,崔成武立即骑马出城,进了援兵营的营地。

这些年重山镇的军队并没有进行扩充,一直都保持着以前的规模,即镇标营每营六千将士,援兵营每营七千五百将士。

另外各路参除了这些营兵之外,重山镇的卫所兵并没有荒废,依然保持着每年集训一个月,卫所兵肯定是比不上营兵,但也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就算重山镇将所有的营兵抽调了,卫所兵也随时能接替营兵,完成驻防任务。

南路定辽卫援兵营有将士七千五人,其中包含骑兵三千,步卒四千五,

没有重装步卒和铁甲重骑。

倒不是参将幕府装备不起重甲,而是没有必要。

铁罐头在战场上的威力自然不用多说,但是这玩意的性价比太低,而且一旦出征,对后勤压力极大。

所以目前重山镇只有镇标营有成建制的重步兵和重骑兵。

「传令,聚兵!」

来到援兵营,崔成武立即下令击鼓聚兵。

隆隆的战鼓声响起,宽阔的校场上很快就出现了一队队身披战甲,手持兵戈的将士,凌厉的气势充斥在天地之间。

崔成武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的将士们,却是皱起眉头。

二十年了!

自杨正山率领重山镇镇标营远袭叶密城之后,重山镇就没有再参与过大规模的战争。

而在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南路定辽卫援兵营也没有参战。

也就是说崔成武魔下的将士已经超过二十年没有参与战争了。

二十年都足够军中将士全部换一茬的了。

眼前这七千五百将土几乎都是没有参与过大型战争的新兵。

他们看起来训练有素,看起来气势逼人,但是崔成武很明白,他们缺乏一种杀气。

他们是精兵,但却不是百战之兵。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上战场,不经过血与火的历练,一支军队是无法变成真正的精锐的。

崔成武看向军阵前列的几名千总,朗声喊道:「练兵千日,用兵一时!

「需要你们拼命的时候到了,你们怕不怕!

「不怕,不怕!」一众将士气势如虹的喊道。

「真不怕吗?你们会战死,你们会受伤,你们会在战场上被人斩断手脚,割下脑袋,怕不怕?」崔成武大声喝问道。

「一往无前,不死不休!」

「一往无前,不死不休!」

「一往无前,不死不休!」

整齐的嘶吼声充斥着沸腾的血气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他们虽然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但是他们却不会害怕上战场,因为他们一直都在为上战场准备着。

重山镇太平二十年,但兵将们的训练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没有人知道这片校场上曾经侵染了多少汗水,也没有人知道这些将土流下过多少汗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