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5章 7级技能与重大突破!(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第675章 7级技能与重大突破!~(求订阅)

刘煌龙是功能重建术的先行者之一,也有一些功能障碍是他能力之外的病种!

地级市医院的一些主任,肯定也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可如果效果太不好的话,还不如不开展。

闲谈不没手术进度。

无影灯在头顶投下冷白的光晕,消毒水的气味裹挟着金属器械的寒意扑面而来。方子业调整着手术放大目镜的角度,聚酯纤维手套在指节处绷出细密的褶皱。

透过显微镜头,患者受损的肌腱纤维如同被飓风摧折的树苗,凌乱地倒伏在血痂与瘢痕组织编织的泥沼中。

「脉冲冲洗再开两组。」方子业的声音在口罩下显得有些沉闷,巡回护士立即将压力泵的旋钮顺时针转到底。

生理盐水形成的透明幕帘冲刷着术野,冲走碎屑的同时,也暴露出更深层的结构损伤——原本应该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此刻呈现出诡异的螺旋状扭曲,就像被顽童揉皱后又展开的锡箔纸。

刘煌龙一边给方子业助手,一边回道:「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主要是这种事我们也不好去管。」

「别人愿意担责任,你何必做这个裁判呢?」刘煌龙道。

方子业手中的显微剪忽然悬停在半空。器械护士立即将备用的5-0普理灵缝线往前推了半寸,却见他摆摆手,转而要了高频电刀。

手外科的巡回护士与方子业相处的时间很少,所以没有足够的默契。

随着「滋滋「的电流声,一缕青烟从烧灼的毛细血管上升起,在无影灯下氤氲成淡蓝色的薄雾。

「所以新术式授权要慎之又慎。」方子业的声音裹在电刀嗡鸣里,刀头精准地划过纤维化区域。在他手下,原本粘连成团的皮下组织如同被春风拂过的冻土,渐渐显露出清晰的解剖层次。

「让刚学会素描的学生去画《蒙娜丽莎》——」方子业手里的显微持针器在指间灵巧地转了个圈,「不过功能重建术要做好,除了基本功要到位外,可能还真需要点达文西的想像力。」

刘煌龙接着回道:「不过锺军宇教授也注意到了这件事,估计今年年底会进行详细的调研之后,再给卫生健康委员会予以建议!」

「要谨慎授权,并且收回一批手术授权。」

新术式之所以要授权,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

原则上,任何术者的任何手术的授权,都是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的,只是一部分手术授权会下放到医院和科室。

「这台手术有点棘手,不过也只能见招拆招了。」

「刘老师,我暂时都没有想好小切口的手术方法,下次咱们还是别标新立异去猎奇了。」方子业道。

刘煌龙点头,但还是追问:「子业,那你上一次那个病人?结果怎麽样?」

「勉强达标吧,虽然只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水准。但够用了。」

每个人的状态都是起伏的,方子业也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有百分之百的水准,但基本上每台手术,都是方子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实力和水准。

「基本功够好还是好啊。」

「不过,你那些操作,已经不算是基本功了。」刘煌龙羡慕地笑了起来。

手术室的气氛因这句调侃松动了几分。麻醉监护仪的滴答声里,李琦副教授凑近观察,镜片上倒映着方子业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当看到方子业用双极电凝在不足两毫米的间隙中构建出临时性血供通道时,他忍不住轻呼:「这个入路设计.以前没见过。」

刘煌龙来后,接手的是周子瑜教授所在组,李琦副教授如今依旧跟着刘煌龙。

方子业上台后,他第一时间让了位,认认真真地毗邻方子业进行着观摩和学习。

「李教授,我也是临时刚想的,我自己之前也没见过。」方子业平静回道。

操作成了固定有效的套路之后,才是手术术式,否则就还只是基本功的操作,方子业现在就是在用自己深厚的基本功对病种进行拆解,没有固定的套路可言。

本就觉得方子业很牛的李琦副教授,在看到方子业的操作正式开始后,越发相信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个道理,因此心态变得更加谦虚,偶尔还问了一两个问题……

方子业也都一一解答。

功能修复术没有标准的术式,只能是见招拆招后,重新进行功能重建术,标准的定义应该是功能重建翻修术。

方子业重新做了一台,术中的效果还行,但术后会不会达到初次手术那麽好,方子业自己心里也没底。

「刘老师,先就这样吧,我已经做到极限了。」

「应该术后的功能康复值得期待,但要比起单纯的功能障碍病人的术后康复,可能还是要差一些。」

「任何手术只要是做了,就会在患者的身上留下蛛丝马迹。」方子业认怂了……

时间也指向了下午的七点半。

今天的两台手术,非常耗时。

翻修术比一次手术更难,耗时更久。

「也只好这样了。」刘煌龙点头。

「一起去吃晚饭吗?」

「不了,刘老师,我今天要去实验室一趟,有点事情要做。」方子业道。

「你现在还亲自去实验室啊?」刘煌龙啧啧称奇。

「不愧是卷王之王。卷毛狒狒。」

「没办法啊,刘老师,家底有限,我几个学生都还在恩市,现在手头上要做的事情,我自己不去做就没有人可以做了。」方子业回道。

刘煌龙闻言讪笑了几下,而后僵硬地点了点头:「那你去吧……」

方子业终究已经在他的视野内再一次超脱出去,方子业的视野丶能力,早已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之外,因此,方子业可以做但没说的事情,他问了也帮不上忙。

不如识趣些。

方子业出了手术室就开始点外卖。

想了一下,还是点了之前与洛听竹经常吃的那家烤肉饭。

当方子业推开实验室的大门时,电子钟显示20:47。走廊顶灯将他的影子拉长又缩短,最终定格在门禁系统的虹膜识别器上。

不过烤肉饭是预制的,因此来得很快。

方子业还才穿上实验室里的白大褂,外卖小哥就出现在门口,方子业只好脱下白大褂后又往外走,并通了与洛听竹的视频。

方子业还是蹲坐在他之前与洛听竹一起吃饭的台阶上。

不过,心态不一样了,所以吃饭的情绪也格外不一样。现在的方子业没了之前对未来的迷茫。

「师兄你看这个!」视频通话里的洛听竹突然把手机转向显微镜目镜。培养皿中的肿瘤细胞在萤光标记下宛如星海,某些区域却诡异地呈现出漩涡状排列。「第三次重复实验,对照组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化性迁移。」

方子业咬开外卖包装的动作顿住了。烤肉饭的香气与实验室外飘出的特有酚红试剂味道奇妙地交融,他盯着手机屏幕上的萤光斑点,喉结上下滑动:「把代谢组学数据传给我…」

洛听竹的脸重新出现在屏幕里,马尾辫有些松散,眼下泛着淡淡的青影。

她伸手戳了戳镜头,仿佛要穿过屏幕戳到方子业的额头:「方大教授,现在是你的法定晚餐时间。段教授的人工智慧义肢昨天已经都罢工抗议了,你忍心让人类过劳死吗?」

方子业笑着举起筷子投降,米粒粘在嘴角都浑然不觉。头顶的通风橱发出低沉的嗡鸣……

「你现在这说话水平提高了非常多啊?」

「那我先不说话,看你吃饭。」洛听竹双手托着腮,目光温润,睫毛在视频里扑闪不停。

与洛听竹视频快速干完后,方子业道:「听竹,你再休息一会儿,我也要去实验室里了。」

「我在你们实验室可是有眼线的,你昨天晚上凌晨两点二十三分才离开实验室。」

「要是下次再让我发现你这麽晚才出实验室,我保证不打你。」

洛听竹闻言吐了吐舌头:「师兄,昨天我们组集体加班了,也不只是我一个人。」

「这都九月份了,十月份开始,微型循环仪与化疗的联用临床课题就要正式开展了。」

「我这边还要和定点试验的单位联系,事情很多的。」

「还有就是,聂哥和廖教授两个人,最近像是疯了一般地在加班做实验。」

「前天晚上,刘果姐还去我那里找人了,问他们是不是出去花天酒地了……」

方子业:「……」

自己的夥伴们都在奋斗,那麽自己也不能太咸鱼,已经且休了接近半个月,方子业也要正式地开始工作了。

方子业当天晚上也就加了班,而且这样的节奏,一持续就是接近半个月……

9月27日,下午三点。

方子业接到了刘煌龙的电话:「子业,今天晚上九点钟的高铁,不能误了啊?」

「我们下午六点钟见面,一起吃饭,然后去高铁站。」

「这要是误了事,杜主任和王院长非得把我们两个抽筋扒皮。」

去领国奖如果还误了事,最后闹出了没参会的乌龙,真会被打的!~

「刘教授,我现在已经从实验室出来了,我这边也搞完了。」

「我现在就回去收拾行李!」

「我师弟们,我两位师父,还有我老婆,从今天上午就给我打了电话。」

「就刚刚,李源培还亲自跑过来提醒了我,就是怕我忘记了时间。」方子业笑着回道。

他就算是做实验再忙,也不会忘记时间的。

付出了足够多的劳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奖拿还不去,那也未免太过于清高了。

这一次领奖,可是在京都的大会堂。

虽然方子业只是喽罗参与者,并不是最顶级的大佬,可能有机会进入到这样的圈子。

领完奖后,方子业的位次都只会与别人不一样。

嗯,方子业虽然没有拿到优青和杰青,但国奖比优青和杰青更加牛掰,而且没有学历和年龄限制。

一般来讲,能拿国奖的,可以绝对鄙视什麽优青和杰青,反过来杰青也只能对拿国奖的人予以崇高的敬意。

方子业这又算是完成了弯道超车。

没有来得及给优青和国青机会。

「没忘记就好。」

「就怕你忙忘了时间,我也听说,你最近没事儿就往实验室跑,早出晚归的。」

「除了手术和练功房之外,哪里都没去。」刘煌龙也显然很关心方子业的行踪。

不过,刘煌龙也没有好奇方子业正在做什麽。

进实验室的基础实验那是可以随便乱说的嘛?

方子业如今的科研底蕴,可能随口一句就是重要课题,属于课题组的机密。

自己就是做科研的,不至于这麽不礼貌。

「刘老师,我们下午见!~」方子业主动结束了电话。

挂断电话之后,方子业直接从实验室杀到了马路上,而后,打车回到了洛听竹的房子里。

打开了电脑,开始与张利民院士聊天。

不过,方子业发过去信息后,张利民并未第一时间回复。

方子业也只能暂时静等一会儿。

因为最近方子业都一直在和对方聊天,所以方子业知道对方给自己的信息肯定设置了特殊提示,没回复是不方便。

果然,五分钟后,方子业的电话响了起来:「方教授,我刚刚在开会,看到了你的信息后,藉故上厕所出来一会儿。」

「时间不是很久!~」

方子业马上道:「张老师,一些特别详细的情况,我们今天晚上见面了详聊吧!~」

「我在近期查了很多资料,也进行了一些试错相关的试验,我发现,我之前与您提过的那个新的肿瘤诱导物,有了点眉头。」

「我参考了化学丶物理等相关专业的一些文献和资料,最后把我们之前讨论列举的可疑物质,最后锁定在了十一种。」

「我猜测,最后可能不止一种致癌物质,可能有两种甚至三种。」

张利民教授就是做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研究的,致力于通过多组学数据鉴定肿瘤驱动基因,对肿瘤进行精确分型,鉴定新型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深入挖掘组学数据,系统阐述关键基因和通路的功能和机制。

寻找病因,寻找致癌因素的内外因,都是他的研究方向,不仅仅只是肿瘤的分子测序。

周彦教授委托方子业的事情,方子业前期只是确定了,该微环境会诱导肿瘤的异变,但是无法精确的定位是哪一种物质。

相当于只是确定一种现象。

这样的情况下,看起来是大海捞针。

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就是对微环境中检测的所有物质进行重新梳理,对他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鉴定和区别,看是否与其他类似的致癌物质有一定的化学结构与物理结构的同源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