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会来求我的(1 / 2)
九月份,打瓜开始收获,陆续有人过来收购站这里来卖打瓜籽。
顾博远在饭桌上问李龙收购价的事情,李龙告诉他,今年打瓜籽收购价,不压平的一块五,压平的两块。
顾博远按这个价格收,当然标准比较灵活,比如清理的比较乾净的,就略高那麽一毛钱八分钱,清理的不太乾净,杂质比较多的,那就降价。
一直快收到九月底的时候,打瓜籽收了近五十吨,比去年少,但李龙觉得这是一个合适的数量。
去年打瓜籽收的多,是因为前年的价格好,三块丶三块五的价格让许多人都疯了,种一亩打瓜的收益比种十亩麦子还强,谁不愿意种?哪怕地块不好,收的不多,收一半,那也比种粮食强啊。
所以去年种的多,收的也多。
但是去年价格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说实话如果不是李龙这里持续收着,许多人的打瓜籽都会砸手里,卖不出去。
一块多的价格,那相对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来说,就不是那麽诱人了。
所以今年种打瓜的面积就少了不少,以四小队来论,今年种打瓜的面积少了一半还要多一些。
大多数人改回种粮食和花葵甜菜这样的经济作物。
虽然价格不算高,但不至于卖不掉。
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求稳,保本后再说赚钱的话。
李龙这边也不急,他把收来的打瓜籽拉到四小队,让谢运东他们各家拉回去压平晒晾乾了之后再收拢回来。
依然是一麻袋十块钱的工费。有压平机,这玩意儿速度很快,对于李龙来说,工序都是熟练的。
这天晚上,在谢运东家的院子里,李龙丶陶大强等人在一起坐着聊天喝酒。
李龙也是好久没和队里这帮子关系不错的一起吃饭了。今天这次是打瓜籽的活干完之后,谢运东召集起来的。
为了这个,谢运东专门把自己家里的一头山羊羔子宰了,做了手抓肉,炒了羊杂,弄来了几瓶古城老窖,说哥几个一起好好喝一下。
他这麽一搞,陶大强就有点不好意思。按说他和李龙的关系最好,但这些年吃喝在李家似乎已经习惯了,他没把大家请到自己家里吃一顿的那个意识,其实要按家庭财力来算的话,他在四小队至少也能排前五。
但就没想起来。
现在想想,其实很简单啊,宰个羊,弄几个菜,把大家通知一下,买几瓶酒就好了。
队里的这些人大都是有时间的,时间不确定的就是李龙。这个也很好办,到李建国家里,给李龙打个电话,如果不嫌麻烦的话,直接去县城李龙家里,给李龙把这事说一下,定个时间,其他人就好召集了。
不光是他,其实放二三十年后,许多人仍然会觉得这种事情麻烦。但许多事情真把步骤搞清楚,一步一步实施起来,就是很简单。
为什麽会觉得难?怕麻烦,懒。
又或者没做过,有畏难情绪。
就跟四五年前,李龙自己一个人敢跑到山里拉木头去,其他人谁敢?陶大强跟着去了一趟,觉得也不难。
李龙敢主动去冬窝子里问别人换吃的,看到鹿角也要换,换个其他人,敢说这个口吗?
李龙敢砸冰窟窿,拖着扒犁去挨家卖鱼,其他人难道没这个力气吗?不就是怕就算是砸了冰窟窿逮了鱼之后,卖不掉吗?
三四十年后,那些老渔民为什麽打来的逮卖不掉,却仍然会去买船,去更深的地方下网,鱼卖不掉就跑到人家饭店里,和别人商量价格,一家不行就换一家?
不就是路子被趟出来了,别人把十公里的路都给你踩好了,如果你连最后那五百米都不愿意趟,那就只能注定你发不了这个财。
陶大强想着过段时间他也宰只羊,然后请大家吃一顿。
这羊还是去年跟着李龙一起去玛河西岸的牲畜市场那弄来的,养了快一年了,小羊羔子都长大了。
「九月吃驹骊,」谢运东端着一盘爆炒肚片上了桌,「来来来,先尝尝,这味道好啊!」
他说着让大家吃,自己却先开了酒瓶子,给每个人倒上。
这时候村里老人喝酒有人还讲究用拇指大的瓷杯,要温酒喝。
年轻人已经不用了,直接用口杯或者五十克的那种玻璃酒杯。
五十克的杯子,年轻人一口闷下去,够劲。
「今年这快到头了,」谢运东笑着说道,「收成不错,都赚了不少,咱们来碰一个,这日子越来越好,也想着以后会越来越好!」
「碰一个碰一个!」一桌子六个人,谢运东丶李龙丶陶大强丶贾卫东丶梁大成丶梁双成。
梁家兄弟三来了两个,小的那个不能喝酒,自己一个人跑水库里玩去了。
谢运东提议,大家都放下筷子,端杯喝了一下,一口闷下,然后抹了下嘴巴,有赶紧喝茶冲辣的,有拿筷子吃菜就酒的。
这粮食酒,味道就是不同啊。
李龙每次都会感慨。
「大强,今年你的花葵收了多少?」梁大成问陶大强。
「二十亩地,收了不到三吨。」陶大强说道,「卖了五千多块钱,够了。」
他不无得意。
李龙不怎麽在村子里,年初的时候他不确定种什麽,就乾脆跑到李建国家里讨问。李建国还是打算除了粮食就种花葵,那些硷地种甜菜,他就种了花葵。
花葵的收成虽然不算高,但胜在价格稳定,还是赚了些钱的。
「我家种的打瓜。」梁大成叹了口气,「也就多亏小龙还收打瓜籽。现在我听说有些人家连续两三年种打瓜,收的打瓜籽一亩地不到一百公斤,这玩意儿吃地力吃的快啊!」
「那老话讲,西瓜都不能重茬子,打瓜肯定是一样啊。」贾卫东插了一句,「行了啊,不错了。咱好歹地多,种啥都能赚一些。老家那一个人几分地,种的粮食刚够吃的,我老家都有人打算出来打工了——有想往南下进厂的,也有想到咱们这边当长工的。」
「当长工?那国家允许?」谢运东问了一句,「不太可能吧?」
他这麽一说,大家都把目光落在了李龙身上。
李龙身背着县人大代表的身份,又有全国的荣誉,大家觉得他出息了,有事自然是要问他。
「当,还是能当的。」李龙其实挺喜欢这样的氛围,啥也不用多想,就吃喝就行。好几年没这麽轻松过了,他刚才脑子都放空的,甚至于酒的辣都没察觉到——这酒可是五十二度的!
「早几年,私人搞小企业,雇工工作,和咱们地种不过来,找人帮忙是一样的。咱们搞市场经济,国家不都说了嘛,要经济建设为中心,啥意思?就是要先富起来。
咱们有这麽多的地,咋富?不就是好好种嘛,那现在机械化还没普及,不就得找人帮着种,所以雇佣长工不犯法,当然得找靠谱的。」
当然得找靠谱的,发生过雇佣的长工把人家闺女拐到甘省山沟里的事情,这种事情还是得预防。
「嘿,也是啊。」一听说能雇佣工人,贾卫东就有兴趣了,他家里地也不少,一家人勉强能种过来,就是有些辛苦了。
「你们说,雇佣个长工,给多少钱合适?」
「按现在的工人价格就行啊。」李龙看大家都看着自己,「普通工人一年干到头,拿的总工资不过七八百块钱,要是个干活好的,你给他一千也不少,要是干活不好的,你给他五百都嫌多。不过在你老家,一年赚五百,不少了吧?你还得管人家吃住。」
五百块钱,对于在座的人来说,真不算多。
贾卫东真就有这个意向了。毕竟他家里劳力少,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真要找来个长工,能分担不少。这一年纯赚的虽然不说个万元户,但差不算太多。
找一个也就找一个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