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章 李泌的提醒(2 / 2)

加入书签

最后,李适之将李瑄留下。

「七郎,你觉得父亲为宰相,儿子边塞为上将,可行吗?」

李适之虽开心,但并没有喝多少酒。他不想醉,他有重要的话要问李瑄。

「父亲……古代有过这样的例子,如春秋时百里奚与孟明视,亦或者王朝权臣当道的时候。」

这个政治问题,李瑄一直有考量。

父相子将,听着很励志,但这是掌权者的大忌,特别是对李隆基来说。

那可是一天杀死自己三个儿子的绝世狠人。

对自己的儿子都处处提防,更何况是他们这种血脉淡泊的远亲。

「为父不是权臣,圣人会如秦穆公那样吗?」即便已经没有其他人,可李适之还是压低声音说道。

「不会!」

李瑄直截了当地说道。

儿子掌握十万精锐大军,父亲是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的宰相。

这种事情,越想越觉得离谱。

就算是李世民遇到这种情况,睡觉也得握着一把剑。

「前汉时,霍光曾与宣帝同车而行,宣帝心中十分畏惧,有如芒刺在背之感。后改由车骑将军张安世陪乘,宣帝才觉得轻松从容。因此待到霍氏族灭后,朝野都道霍家的灾祸早在霍光陪同宣帝乘车时就已萌芽了。」

「春秋时,晋国赵氏因为不团结,导致下宫之难;三郄生死与共,却也分崩离析。这是为什麽?树大招风,太过显赫的家族,总是难逃灭族的命运。」

「如果有朝一日,七郎晋为上将。那我们家族的灾祸,也会萌芽……」

李适之一番长篇大论,向李瑄讲述他们家族的危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满朝文武,任谁都能看出李隆基对李适之和李瑄父子,宠信倍至。

别说李林甫,其他大臣看到也会眼红。

「父亲的话发人深省,孩儿佩服。」

李瑄觉得李适之变一个人似得,眼光透彻。

李隆基什麽德性,他最清楚。

这是一个岁数越大,疑心病越重的人。

一点点空穴来风的事情,会逐渐在心中放大,等李隆基彻夜难眠的时候,他们父子就要死无葬身之地。

除非想方设法,混成安禄山那个样子。

历史上,李隆基怀疑王忠嗣与李亨有勾结,怀疑韦坚丶皇甫惟明与李亨有勾结,所以他们都不得善终。

「七郎,等你有上将之势,为父就乞求罢相,在闲职上养老。」李适之突然向李瑄说道。

他有预感,这一两年内,爱子必然会具备晋级节度使的资格。

因为李隆基这段时间没少在他面前将爱子比做霍去病。

中秋宴会上还说过:若是建立霍去病一样的功名,和霍去病一样的年纪,得到同样的地位,又有什麽不可?

「父亲,您正是壮年,精力充沛。贺监八十多岁,裴伷先也近八旬,他们都在为朝廷效力。就连李林甫那老贼也有六十岁,您才……」

李瑄心中突然泛起酸楚,言语哽咽。

哪有五十岁,就主动提出退休养老的宰相?

「圣人云,五十而知天命。为父以你祖父留下的威望起家,先后在天南地北任地方官,为父在河南尹上,修上阳丶积翠丶月陂修三大堤坝,治理落水,被勒石记功;然后又在边疆统领千军万马,征战异族;回长安后任刑部尚书,然后拜相。贵已极也!没有当上首席宰相,为父也不会遗憾了,为父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宰天下。」

「若非七郎,华山金矿之事,为父已身败名裂。如果不是有人提醒为父,为父可不知道家族的危机。」

李适之向李瑄表明刚才的话,不是他自己总结的,而是有人告诉他。

「父亲的哪位佐吏能居安思危?」李瑄吃惊李适之有这种幕僚。

「非我幕僚,是一名年轻道士,他往来与嵩山丶华山丶终南山之间。此次他至终南山时,我将其请到相府,他告诉我这番话。」

李适之告诉李瑄。

「他叫什麽名字?」

李瑄思考大唐的出名道士。但一时间想不起来是谁,因为盛唐出名的道士太多了。

「他叫李泌,是圣人都考验过的神童。张司徒在世的时候,都称其为『小友』,以平辈交。」

李适之回答李瑄。

张司徒,即开元名相张九龄。

「父亲,这是大才啊!何不留仕他?」

李泌,盛唐之后最着名的宰相,谋士。

一个能在神仙和宰相之间,随时切换的能人。

「为父都承诺举荐其为左拾遗,他都不肯接受。他的眼里,全是长生不死之术,权势犹如浮云一般。」

李适之叹一声。

「可惜!」

现在李泌还不到出山的时候。三十岁之前的李泌,正准备着当神仙呢。

发现神仙不好当,才会降临俗世。

「孩儿如果因为上将,使父亲失去相……」

「七郎不要再多说了。像此时这样,儿女在膝下承欢,何乐而不为呢!」

李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适之打断。

他的七儿,志在首席。

如果能在老迈前看到那一幕,他定可以含笑九泉。

「父亲!」

李瑄起身,来到李适之身前,双膝跪地,伏在李适之的怀中。

泪水无声无息地留下。

他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他必全力冲刺上将之功,然后建立更高的威望。

真真正正的宰天下!

李适之抚摸着李瑄的头发,父子不言,却胜似千言万语。

寒夜间自有温暖。

看蜡炬成灰,听更漏声残。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