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5章 专打要点(1 / 2)

加入书签

第855章 专打要点

「对,电视制导,利用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进行制导的一种方法。制导过程就好像看电视一样,所以我就这麽起名字了。」

实际上我们说的电视制导,更多是一种翻译导致的结果,原理上来说叫做「图像制导」更合适一些,还不见得就是真像看电视,但是高振东准备搞的这种电视制导,就真的像了。

「噢,我明白了,就是用摄像头做导引头吧?」春雷厂的同志反应比较快一些,毕竟有雷射制导炸弹的经验。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是,也不是。严格说来,摄像头只是探测器,真正的导引头,是人脑袋。」

人在回路嘛。

这话说得有点惊悚,同志们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一幅画面,每个炸弹上绑了个人头,直飞目标……

这倒也不是不行,就是人头不太好找,我们优待俘虏,善待敌人尸骸。

画面太过惊悚,大家摇摇头,看向了高振东。

「我们想个办法,把画面传回作战飞机上来,操作手在作战飞机上根据传回的画面,适时干预炸弹飞行轨迹。」

这是这种电视制导炸弹和射程几公里的手操反坦克飞弹之间一种微妙的区别,适时干预,而不是随时修正。

「诶,这个办法有意思啊,炸弹看见什麽,告诉射手,射手告诉炸弹,你瞄得准不准。高总,这东西有雷射制导打得准没有?」空军的同志没想具体困难,只考虑这个原理,觉得好像有那麽一点意思。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最直观的灵巧弹药,那就是雷射制导炸弹了,所以直接就用这东西来做对比,想要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

高振东摇摇头:「要说准,在雷射制导炸弹工作正常的时候,这种炸弹还真没有雷射制导炸弹那麽准。」

这话听得空军的同志先泄了一半的气,打不准,那还有什麽意思?

不过回头一想,不对啊,高总工可是亲自上过战场的,战场上那些弯弯绕绕,他比自己清楚多了,那他都说这东西有用,那就是真有用,只是自己还没考虑周全而已。

「高总工,那这个有什麽好处?」有坏处还被提出来,而且还是这麽急召集大家,那这东西一定有让人无法拒绝的好处。

高振东笑了:「要说好处的话,这东西的好处就在于传输距离可以比雷射照射距离远,而且没有雷射制导炸弹对于照射指向性的要求。」

射程丶使用方便性,马上就引起了空军那边的兴趣。

「现在雷射制导炸弹照射距离是多远?」

这个问题,春厂的同志是知道的:「根据条件不同,按照当前的技术能力,能见度15km情况下,大概在5~10公里之间。」

春雷厂自己心里有数,雷射制导炸弹虽说极限射程有25公里左右,但那是高度丶气象丶载机速度各种条件都最好的情况下获得的,正常条件下,很难获得如此理想的条件,如果没有地面照射等配合,实际常用的在10~15公里之间,20公里也还凑合,再往上就有些极限了。

有10公里?好像也还不错。

第一次用到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空军同志感觉好像还凑合,他将目光转向了高振东。

高振东摇摇头:「没有那麽乐观,尤其是在海拔3000到5000米的高原上。」

这话听得防工委的总工噗嗤的一声笑了出来,海拔3000到5000的高原,还有哪里?别说我国只有这两个,就算是全世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全世界就4个,两个在亚洲,两个在南美,顺便说一句,最高的两个,一个我国基本全占,一个占了一部分。

现在防工委的总工和空军那边,基本笃定高振东这回,就是指着雪域高原去的了,所以才对雷射制导炸弹在高原上的性能那麽在意。

「我计算过,理论上任务高度3km,目标靶面法线天顶角45度,目标大小4*4m,导引头灵敏度XXfJ/cm2,雷射能量XXXmJ的情况下,照射距离是5公里,这是理论值,实际上还要低一些。」

高振东这串数据把春雷厂给整不会了,我都没想到那麽多。

「高总工,你咋算那麽仔细的?」

高振东道:「回头我把公式和各种条件下算出来的几张曲线图给你,可以用于照射距离的估算。」

春雷厂的张总喜笑颜开:「好嘞。」

高振东转头对空军的同志道:「实际上,如果是在任务地点海拔原本就有3000到5000米的地方,想要达到3km的任务高度,就要飞到6000到8000米,对于打击飞机来说,倒也不是不能飞,但是这个高度上,云层对于雷射制导的影响可就大了,更容易受影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