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49章 打破「和」均势(第三更,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第1548章 打破「和」均势(第三更,求订阅)

苏联发生的剧变,震惊了整个世界。

全世界都在分析着这场不流血政变,哪怕话说的再漂亮什麽「身体健康原因」,事实,就是事实。

在评估着政变对苏联的影响时,同样还需要评估苏联新领导层,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情报系统的认知之中,都普遍觉得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组合,应该是一个温和派领导层。

所有情报机构的评估都是谨慎且乐观的,而各国领导人也受此影响,认为接下来美苏关系将得到缓和。

当然,这些人中,绝对不包括李毅安,他很清楚,勃列日涅夫只是一个表面温和的人。

所谓的「苏攻美守」时期,就是勃列日涅夫时代发生的事情,这个人就是那种面带微笑却手持大棒的那种人。

和勃列日涅夫相比,赫鲁雪夫虽然看起来更加的强硬,挑起来一次次危机,但一般都只是进行讹诈而已,这当然可能是受限于当时苏联国力与美国差距太大的原因。

但赫鲁雪夫看似做事很高调,但其实也就仅限于讹诈,在古巴飞弹危机就没有糊住美国人。

与赫鲁雪夫相比较起来,勃列日涅夫是截然相反的,他总是一副有说有笑的的模样,但是这家伙做起事,是真下手,当然这也和尼克森以及卡特时期美国确实出了大问题有关。

到了七零年代,苏联的国力全面腾飞,在钢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二十多项工业数据上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不少指标超过了美国。

而反观美国却是全面的衰退。在此消彼长之下,在工业规模上,这是美国第一次输给另外一个国家,当然美国更不会想到的是,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面还有一个后备选手在等着呢。

不过,就历史上来说,

当时苏联的全盛时代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越战美国的不断流血,到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来了个「西贡时刻」,以此为标志,美国全面转入防守。

随后,就是那谓「仁宗」上位,虽然很多人把那家伙说的一无是处,但平心而论这说的……就是事实,事实就是那家伙当政的几年,基本上就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失败丶

后来所谓的「仁宗」是个理想主义者。

根本就是往他头上戴高帽,他不是不想发动战争,而是根本没有再次发动战争干涉其它国家的力量。

没办法,「西贡时刻」不仅把美国的虚弱暴露无疑,而且还让全世界看到美国濒临崩溃的现实。那时候美国的问题可比睡王时期的问题大多了。

所以,苏联的「攻」,不过只是顺理成章的。

趁你病,要你命!

这才是常态玩法呀。

雪中送炭顶多是盟友之间,对于敌国肯定要落井下石喽。

要是不落井下石的话,这人得多傻呀!

遵循多数观点,李毅安选择了随波逐流,把勃列日涅夫评价为一个温和的领导人,对东西方关系做出了乐观的预测。

当然,以后这肯定会被打脸,但这又有什麽关系?

完全没有关系!

因为现在大家都很乐观,等到大家不乐观的时候,才好说话,做事情嘛!而且现在有多麽乐观,将来就有多麽悲观。

当然,苏联领导层的更迭是全世界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而对于sea来说,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应对核俱乐部增加一个新成员的事情,主要评价仍然堪称乐观,原子弹只是第一代核武器,体积大当量小,威力比氢弹差得很远,而且相距本土遥远,没有运输载具可以扔过来。

这样的武器能威胁谁呢?

有弹无枪,谁都威胁不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乐观估计。

毕竟,距离在那里摆着。

从距离上来说,这样的威胁不可能完全无视。

「这样看来,局势并没有想像的那麽轻松啊。」

李毅安感慨一下,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毕竟,很多事情总是要去面对的。

「看来只有加强在技术上的部署了。」

什麽是技术上的部署?

当然也就是反飞弹技术了。

现在和过去一样,只有拥有了反飞弹技术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安全,其实早在古巴飞弹危机的时候,李毅安就认识到了sea大的弱点在什麽地方?

是人口的高度集中。

人口高度集中在8座大城市和周围卫星城构成都市圈之中,这意味着在战争条件下是极度危险的。

或许三次大战永远都不会爆发,但是关于未来的事情,又有谁能够真正的可以预见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反弹道飞弹技术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项,毕竟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确保在不确定的未来里,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

「看来还是需要一个国家飞弹防御计划呀。」

在自言自语的时候,李毅安的海中突然闪现出了一个词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