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4章 被查房的君臣二人(5k)(1 / 2)

加入书签

第484章 被查房的君臣二人(5k)

说说情况……偏殿内,一时安静下来,无人选择先开口。

坐在上首的帝师环视众人,平淡道:

「既无人说话,便由老夫牵头。今日召集诸位齐聚宫中,所谓何事,想必你等都已心知肚明。

自陛下在洛山失踪,各地陆续传递来消息,如今,除却临封丶岭南丶淮水三地外,五路藩王异动,时局动荡,京中亦流言四起……」

董太师略一停顿,继续说道:

「然则,局势亦非传言所述般凶险。北方,燕山王被罗克敌率边军遏制于拒北城,西方,镇国公亦压制住蠢蠢欲动的河间王,滨海一道,陈王封锁边境,大有闭门不出,割据一方之意……

仔细算来,犯上作乱,威胁京师的,无非建成丶云浮丶青州三地叛军。而前两者虽势大,却尚未渡过淮水,何况有临封一地阻隔,也非眼前危难。」

这一番话术,颇显见地。

先对局势恶劣予以正面承认,并不隐瞒,旋即逐一分析,瓦解流言恐怖。

「按太师所言,如今迫在眉睫的,还是青州军。」刑部尚书缓缓开口:

「青州在京城以东,因东方临海,并无边军重镇,自陛下失踪后,青州恒王率先打出『勤王』大旗,策反了青州军府,近乎畅通无阻地逼近城外。」

兵部尚书淡淡道:

「青州兵不强,马不壮,能畅通无阻,实乃占据地利尔,如今薛枢密使赴临封执掌大局,留下京营出动,将青州兵阻隔在青州边境,寸步难进。

可见青州兵不足为虑。

依我看,眼下迫在眉睫的,并非恒王兵马,而在于陛下失踪,群龙无首。如今城内动荡,可见一斑。」

与赵都安丶女帝丶靖王等人猜测的一般无二,五路叛军中。

恒王率领的青州叛军,是第一支逼近京城的。

然而,恒王兴冲冲而来,却被京营大军逼退在京城以东数十里外,无法寸进。

无力以武力攻破京营的恒王屡次以「王爷」身份,命令朝廷开门迎接,皆遭惨拒。

然而城内大多数人并不知青州虚实,只听到叛军打到几十里外,就已人心惶惶。

「我也以为,当务之急,非在叛军之上,而在寻觅陛下回归。」袁立平静开口。

身为清流党魁,他一说话,便吸引了群臣望来。

鬓角霜白,儒雅清俊的御史大夫端坐椅中,目光森然,望向马阎:

「督公,诏衙与影卫有联络法子,如今可觅得陛下踪迹?」

有「阎王」绰号之称的大太监官衔三品,座次稍后,见袁立望来,板着脸道:

「京外最新一次消息,还停留在陛下与赵少保现身淮水,再往后的,尚未收到。」

略一停顿,他补充道:

「此外,影卫汇报,莫昭容一行暂且安全,已回返临封,其与白马司监,礼部尚书,漕运总督等官员,一路阻碍叛军步伐,初见成效。」

群臣骚乱起来。

他们对于莫愁等人的死活并不太关注,在意的只有女帝生死。

当初,女帝失踪后,莫愁一行大臣意识到,必须令京中知晓女帝未死,否则必然大乱。

故而,那时海公公就联络影卫,将赵都安护驾女帝,尚未被捕的消息传递了回来。

这也是朝局大体依旧稳定的关键:若女帝真死了,群臣哪里还会坐下来商讨?早城门大开,迎王爷入京了。

「陛下吉人天相,如今已入淮水,回返京城亦不远了。」有皇党官员大喜。

「先声明一句,我是衷心企盼陛下安然无恙的,但眼下局势,净说好听的没意义。

陛下远在淮水,何时能回返?又是否能回返?皆是未知数,哪怕回来,也未必……」有人阴阳怪气。

「你这话是何居心?!莫非是投靠了反王?」一名年轻臣子大怒,起身斥责。

后者反唇相讥:

「我一心唯有社稷,不像你,在这等时候还不敢面对局势。」

「你想死麽?陛下可还在呢!等回来,我定要参你一本!」有御史加入战场。

「呵呵,陈御史,你要参大可不必等陛下回归,向太师上书也是一样。」一名给事中冷笑,参与口水战。

一时间,仿佛点燃了火药桶,双方争吵起来,整个偏殿喧闹如菜市场。

「肃静!」

董太师听了一阵,面色阴郁,须发抖动地怒喝:

「要吵滚出去,今日召集你等,只为听你等聒噪麽?」

众臣噤声,气氛一阵沉闷。

袁立轻咳一声,打圆场道:

「眼下不是争吵这些的时候,陛下虽身在险境,然则有赵少保护持,必能逢凶化吉,迟早能回归。

何况临封还在朝廷手中,只要陛下能入临封,自然安全。而我等食君之禄,在此之前,唯有替陛下守好京城,青州兵暂时不足为虑,倒是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浮动……

今日太师召集诸位前来,想必也是要诸位回去,各自出力,稳定局势,起码在陛下回归前,城内秩序不能乱。」

群臣纷纷附议,认同这个道理。

袁立又忽地看向坐在对面,一副垂垂老矣,行将就木的老对头:

「李相,你没什麽要说的麽?」

自入殿后,不发一语的李彦辅眯缝的眼皮撑开,笑了笑:

「袁公与太师所言,我亦赞同,就这麽办吧。」

三位顶级大臣开口,接下来事情顺利许多。

无非是针对城内各个不安分的地方,分派任务,以稳定大局。

不久后,朝会结束,群臣退去。

袁立和董太师是最后离开的,前者望着空荡的偏殿,起身道:

「群臣嘴上虽认同,但许多人心中已是慌了神。」

董太师叹息一声,疲惫尽显:「我又何尝不知?」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这个道理,放眼古今,概莫能外。

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力维持罢了。

「李彦辅最近,安分的过分。」

袁立忽然开口,阳光从殿外照进来,他瘦长的影子斜斜落在光洁的地砖上。

须发皆白的董太师看了他一眼:

「今日朝会上,一些唱衰的人,应是他暗中安排。」

袁立目光深邃,望向殿外:「我指的,不是这些朝堂上的小手段。」

董太师心头咯噔一下:「你是说,他可能……」

袁立摇了摇头,笑了笑:

「或许是我想太多了,以李彦辅的性格,眼下想的大概还是如何押宝,才能利益最大化,若帝位当真换人来坐,他又如何谋求安稳渡劫。

不,或许淮水李家,早已同时押宝不同藩王也不一定。」

董太师眯起眼睛,盯着他:

「那你呢?你袁立又是否相信,陛下能回来,稳住大局?」

袁立淡淡一笑,迈步往外走,没有予以回答。

董太师望着他离去,殿内空荡的只剩他一人,这位当朝帝师沉默良久,闭上了眼睛。

袁立提醒自己,要提防李彦辅。

可……袁立此人,以及其背后的清流党,就真的可以相信吗?

……

……

李彦辅走出皇宫,在下人搀扶下,钻入马车,返回相国府。

一路上,他都闭目假寐,节省体力。

从今年开春起,李彦辅的身体便不好,以往一些身体上的老毛病频频发作,分明年岁比董玄小了不少,但精气神,却一年不如一年。

起码他在外人眼前,是这样的。

回到府邸后,李彦辅在下人服侍下宽衣解带,脱下朝服,换上了宽松的他最喜欢的那件红色的袍子,旋即前往书房,翻看公文。

「老爷,该喝参汤了。」

书房门被推开,一名三十馀岁的妇人眉眼恭顺,端着参汤走进来。

将其放在书房的桌上。

李彦辅放下书册,抬眼看了她下,点了点头,拿起勺子一口口喝着。

这名妇人乃是当朝相国的一房妾室,李彦辅正妻死去多年,亦鲜少纳妾,这名第三房妾室,乃是他曾经的一名「学生」。

其人从不争宠,低调温顺,虽没什麽名分,却深受年迈的李彦辅喜爱,连小阁老在这位不争不抢的妾室前,都不敢造次。

「还有事麽?」李彦辅一边喝参汤,一边询问。

小名」小玥」的妾室轻声道:「应龙来了。」

「叫他进来吧。」

「好。」

小玥走出去,俄顷,书房门开。

年近四十,容貌阴气颇盛的小阁老李应龙领着一名随从仆人,跨进门槛:

「父亲,家里来人了。」

话落,他身后那名扮做仆从,实则为淮水道李氏宗族家仆的中年男人噗通跪下:

「小人奉族中之命,来给相爷递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