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2章 咸阳之变,太后驾崩(1 / 2)

加入书签

第1072章 咸阳之变,太后驾崩

小羽听到了李氏的祈祷,却没立即真身去见李氏,只等天黑她熟睡后,才分出一念头,「架桥」飘入她梦中。

「老母,我终于又见到您了,鸣鸣~~~」」

李氏激动得在梦中哭了起来,还想抱着她的腿哭。

小羽轻轻躲开了,淡淡道:「今日处理了水元珠的手尾,往后大概再无相见之缘,你要自强自爱,好好珍重,如此才对得起老母搭救你的情谊!」

「嗯,我一定好好保重。」李氏既伤感,又感动。

小羽也不跟她废话,直接道:「水元珠落在你手里,就是你的机缘!

你可以自己吞服,不用担心无福消受。

福」分先天与后天。

你先天禀赋不足,的确没能力吸收水元珠的力量。

可如果有机缘,得到合适的功法,也能将灵珠炼化为己有。

老身保证你能完全吸收灵珠中的灵气,让你从一个普通民妇,在两个月内蜕变成强大的人仙。

有了人仙之力,你便不用再当个闺阁妇人。

你可以仗剑天下,甚至趁此天下大乱,干出一番事业。」

李氏连忙道:「多谢老母厚爱,可这枚水元珠是别人的天定缘分,我受用不起。」

小羽道:「哪有什麽天定缘分?不过缘深缘浅而已。

就连孙大郎,都与水元珠有缘分。

若无缘分,它不会落在他手里。

只能说水元珠与他的缘分不是最深,受之有大害。

现在灵珠在你手里,老身能让它成为你的天缘,你不需有任何顾虑。」

李氏犹豫了一下,道:「老母之情,信女铭记于心。只是我并没幻想过,当个行走江湖的侠客。

我向老母祈祷,只是为了妥善处理水元珠。

将它交给有福受用它的好人,将水元珠的力量造福于世,便是我最大的功德了。」

小羽微微颌首,道:「此事也容易。你娘家在沱河边上。

如今返家了,你还经常到河边,干些浆洗衣物丶浣纱漂绵的活儿。

你打个络子将水元珠兜住,再将它挂在腰间,当成配饰。

去河边洗纱洗衣时,就将配饰带上。

大概半个月后,有一苍头路过河边。

他先是找你要水喝。

等跟你套上近乎,他会拐弯抹角打听灵珠的来历。

你照实告诉他,你在等一个福缘足够的好人。」

留下这一句,小羽便从她梦中消失无踪。

第二天李氏醒来,心里既激动又疑惑,还十分失落。

激动又梦到丘山老母,还从她老人家那得到启示。

可老母的启示,说得不明不白,她心里还有颇多疑虑啊!

失落则是想起老母的话:处理了灵珠的手尾,她们再无相见之缘。

虽然失落,虽然疑虑丛丛,李氏还十分虔诚地跪在屋外,拜天地感谢老母的指点,又十分老实地遵从了老母的指示。

她用深青色的绳子,打了个络子,将灵珠紧紧箍在里面。

水元珠虽是灵宝,却宝物自嗨,并无灿灿灵光闪烁。

她将络子挂在腰间当配饰,也没引起娘家人和乡邻的注意。

倒是她老子娘,有些心疼她的遭遇,又有点嫌弃她一个老姑娘赖在娘家,第二天便开始张罗为她找个新的婆家。

李氏心里闷闷的,对自己的命运却没发言权,只能默默帮家里干活儿。

大概回到娘家第十天。

第四次到沱河边清洗纱布时,李氏路遇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老头提着包裹,眼神明亮,相貌堂堂,腿脚很利索,只是脸上饱经风霜,看着比真实年龄更加苍老。

两人错身而过,李氏自己都没注意,老头却猛地停下脚步,惊疑不定回过头,盯着她腰间的络子看了又看。

「姑娘,老朽是蓟县人,走了几十里路,嘴巴干得很,可否借你瓦罐,喝一口清水?」

此时的李氏,和淮阴的漂母差不多,都是带着饭食清水,到河边洗纱。

累了饿了也不回家,将就着填饱了肚皮,休息片刻,继续干活。

毕竟,河边不是在家门口。

几十斤纱布,一来一回两三里路,累得慌,还耽误时间。

李氏也带了乾面饼,还有一个小瓦罐装了米汤。上午干活,中午随便吃一些,下午接着洗,到了傍晚,提着一大捆乾净的纱丝返家。

听到老头要讨水喝,李氏还没反应过来。

因为此时并非在河边,而是在去河边的路上。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自己的瓦罐递了过去。

老头一边喝,一边跟她劳嗑,聊着聊着,便聊到李氏腰间的珠子。

纵然李氏反应再迟钝,此时也明白过来:老母说的那个苍头,果真来了。

她有些激动,却没蠢到直接喊:「我等你许久啦!」

她还是遵从老母的交代,老头问什麽,她老实回答什麽。

最后她还说了将珠子挂在腰间的原因,「老母指示我,要等一个福缘足够的好人。」

老头惊疑不定,又若有所思。

可出乎李氏意料,老头把她瓦罐里的米汤喝了一半,道声「多谢」,便告辞离去。

自始至终,老头都没透露半点索要灵珠的意思。

李氏迷迷糊糊,不明不白,洗了丝纱,傍晚返回了李家。

然后老娘一脸兴奋地告诉她:「我儿,你有福啦!不用嫁张瘤腿啦,今日宋媒婆来咱家说亲,

蓟县的吕老爷看中了你,要你给他儿子当媳妇呢!」

呢,原本李氏爹娘准备把女儿嫁给张瘤腿的。

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子。

可瘤子也有子的好处,至少不用担心被朝廷徵调去修长城丶修皇陵,独留下妻子在家守活寡「吕老爷是谁?女儿从来没听说过。」李氏问道。

她老娘面有异色,道:「我也不清楚,但他已经交付了十锭金子作为聘礼,五两一个的大元宝,足足十个。

很显然,吕家不是普通人家,更不会亏待了你。」

李氏本来还想再问,可听老娘说,李家连别人聘礼都收下了,她心中五内杂陈,只能闷闷发呆。

还好,吕家的确很重视这门婚姻,三媒六娉,八抬大轿,一样也不少。

在正式成婚前,吕家公子吕臣,也曾提着大雁来丈人家拜访。

不仅李老爹丶李氏兄弟陪着未来姑爷吃饭喝酒聊天,了解了他家的基本情况。

李氏自己也躲在暗处,悄悄看了吕臣一眼。

比她预想的要好太多。

吕臣长得高高壮壮丶浓眉大眼,相貌比她前任相公孙大郎差了点,气质与仪态却要强过十倍不止。

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很有章程。

李氏心中芥蒂全消,老老实实在家准备嫁妆,准备二次出嫁。

出嫁的过程也没任何问题。

直到第二天早晨,见到了新公公。

「啊,老伯,怎麽是你?!」

她的公公竟然是那日找她要水喝,打听水元珠来历却不索取的老苍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