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5章 非是从前滋味(1 / 2)

加入书签

第1165章 非是从前滋味

当官这个职业,其实并不是很难,也没有什麽专业知识,这个行当,更多的是看这个人的情商,还有心性。

这两样足够高,有没有专业知识不怎麽要紧。

当然了,要是能有人格魅力,那就更好了。

因此,是李云的新学取士,还是曾经的旧学取士,就官员选拔上来说,本质上没有什麽分别,这两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改变求官的进程。

进而改变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转向务实,整体进步的速度自然就会快一些。

当然了,当官的能够务实,那就更好了,如果他们也能够掌握一些类似于农学这样的专业技能,那当然是更好了。

到如今的章武十七年,旧学式微之势,已经不可阻挡,而这个时候,也要给旧学寻找一个合适的生态位了。

所谓的旧学,其实就是类似于另一个世界的文科,这些文史类的学问,当然要丢到文史类的衙门里去。

李云的想法很简单,往后翰林院出身的官员,主要就是往文史类的衙门里投放,比如说礼部,鸿胪寺,或者是御史台之类的衙门。

这个事情,李云没有明说,只是借着这一次骆斌等书生闹事,开辟了一个类似农事院的翰林院下院。

但虽然他没有明说,君臣二人多年默契,杜相公已经很清晰的感受到了皇帝陛下的想法,并且他也没有反对,默默的执行了下去。

因为这对于旧学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要是没有这一条「小路」,往后的读书人,还会不会专心致志的攻读经史子集,就很难说了。

时间一长,斯文种子说不定都会断掉。

杜相公离开甘露殿之后,很快回到中书,向几位相公传达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此时,诸位相公之中,只有许昂许相公没有到,其馀几位相公听了杜相公的话之后,都是若有所思。

姚仲咳嗽了两声,看向杜谦,问道:「翰林院再设下院,与农事院一样,有选拔学子入院的权柄,这个事情,还有些麻烦,要跟礼部,翰林院坐在一起,商量出来一个章程。」

「要定下来怎麽个考试,怎麽个考法,以及考些什麽。」

杜相公闻言,看了看在座的几个人,他喝了口茶水,叹了口气:「这还有什麽好商量的?」

他看着姚仲,苦笑道:「居中兄,还不明显吗?」

姚仲一怔,问道:「杜相您的意思是?」

杜相公叹了口气,开口道:「如今朝廷开科举士,考试的内容,已经与旧周之时的科考全不相同,虽然还叫科考,但已经是两个制度了。」

他默默说道:「翰林院自设的这个考试。」

杜相公颇有些感慨的说道:「旧周科考考什麽,翰林院就考什麽就是了。」

几位相公闻言,都是恍然大悟,随即心里,也都生出了几分感慨。

曾经考四书五经,诗文策对的科考,不知不觉,已经不再是朝廷的主流了。

可以预见的是,往后它虽然依旧会存在,但也只可能是分支,而不太可能是主流了。

杜谦跟姚仲都感慨不少,宰相郭攸只是微微低头,没有说话。

而徐坤徐相公却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可以说是新学出身的宰相,他只是顿了顿,就看着杜相公,问道:「杜相,先设农事院,如今又有翰林下院,往后陛下会不会再增设别的什麽院?也有招生取士之权。」

杜相公闻言一怔。

他倒是没有想过这些,不过思考了一番之后,他才开口说道:「厚德不说,我还没有想过这些事,就目前来看,陛下没有说过这些,不过以我对陛下的了解,往后陛下大概会开设一个军事院。」

他轻声道:「挂在枢密院名下。」

一众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了。

姚相公点头道:「当年入主中原之后,陛下多半就有这个念头,但是之所以一直没有去办,是因为当年江东军的军官太多了,很是够用。」

他默默说道:「可能这几年,就要办起来。」

入主中原到现在,近二十年过去,当年江东军那批人,很多也已经老了。

军中,也需要一些新鲜血液。

从前,军中选拔,多靠资历靠战功,但往后天下承平,没有许多战功可以攫取,那麽开设一个类似翰林下院以及农事院的军事院,就很有必要了。

杜相公咳嗽了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

中书只负责政事,兵事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干系,这种事即便是兵部,也插不上手,他们就更没有必要在这里瞎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