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李李相亲(1 / 2)
第1119章 李李相亲
构建一个合理的,能够运行正常,且不会出问题的朝廷制度,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如果从无到有,自己打造一个全新的制度,一个完美无缺的制度,任谁都做不到。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先创造一个理想雏形,然后在这个雏形的基础上,一点一点添砖加瓦,然后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不断的自我更迭,自我修正。
不过,李云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这个时代,只有他一个人有着超越整个时代的眼界和见识。
最要命的是,这种眼界见识,没有办法传授给其他人,因为有些事情,你宣传出去,但是别人没有经历过,他们听不懂,也不会信。
到最后,还会把你当成疯子,神经病。
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李云一个人,没办法把现有体制抹成一片白地,然后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重建。
所以,李云开国之后,在主体框架上,只能是继承旧周的国体,或者说继承帝制三省六部制度的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上,打上一些符合自身构想,能够的的确确改造这个时代的补丁。
因此,很多制度,李云都要想办法从各朝各代去借鉴。
比如说李唐一朝的宗藩制度。
撇开整个朝代不提,比较优秀的宗藩制度,其实是像清朝时期那样,让宗室们俱不就藩,都养在京城里,并且大棒子加胡萝卜,让他们没有能力造反的同时,还拥护朝廷。
有清一朝,皇帝对宗室还是相对苛刻的,动辄就会革除爵位,甚至处死,但是有一点,清朝的爵位会被开革,但是不会除爵,比如说那些世袭罔替的王爵,当事人犯事之后,并不会把这个爵位削掉。
而是从这一支里另外找人来,继承这个爵位。
这一条在一定程度上,拉拢了宗室,让他们跟皇帝一条心。
不过,不同制度适应不同的情况,满清一统天下的时候,已经是宗室一大堆了,再加上他们特有的军户制度,在李唐一朝,也就不好生搬硬套。
比如现在,西北已经大定,但是西北距离朝廷实在是太远太远,想让西北安定,差不多需要常驻两万以上的兵力。
这两万兵力,都需要是战兵。
也就是,算上编外人员,人数远不止这些,总规模可能会超过十万人。
在距离朝廷太远的情况下,想要这麽多人在西北稳定的发挥职能,就只能让这些人一定程度上自治。
那麽,这其实就是旧周的藩镇。
也就是节度使。
章武一朝,李云有大把人可以派出去做这个「节度使」,比如说陈大,余野,乃至于钱忠,张玄等等人,李云都可以保证他们在章武一朝,不可能有任何反心。
但是往后呢?
就很难说了。
所以,这个时候只能让皇子去出镇西北,哪怕李统目前没有能力统这麽多兵,占个名分,将来自然而然可以接过这些兵力。
还有一些不可言说的心思。
哪怕将来,西北真的藩镇化了,那也是李家的人做主,到最后,肉还是烂在李家的锅里。
当年朱太祖,大约就是这个想法。
如今的李云,也生出了类似的想法。
四皇子李统,出身不太好,太子对他没有什麽忌惮之心,再加上他生的也很高大,弓马骑射都娴熟。
再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
两天之后的清晨,皇四子按照诏命,一大早来到甘露殿候见,这个时候皇帝陛下,也才刚刚吃过早饭,他从寝殿刚到甘露殿门口,就看到了这个已经等在门口的四儿子。
皇帝陛下对着他招了招手:「来来来。」
四皇子连忙上前,躬身道:「父皇。」
皇帝陛下笑着说道:「不是让你上午来就行了吗?怎麽来这麽早,吃饭了没有?」
四皇子连忙说道:「回父皇,儿臣已经吃了。」
皇帝点了点头,开口道:「跟我进去,等我一会儿。」
说罢,他背着手进了甘露殿,皇四子小心翼翼的跟了进去。
这麽多年来,李云一直把生活跟工作分的很开,基本上政事,他都是在甘露殿办,这里就是皇帝唯一的办公场所。
而后宫,则是生活的地方。
不过,因为开国初年事情实在太多,李云一天差不多有近半时间都在甘露殿里,有时候还会睡在这里,因此这个原本只是天子书房的殿宇,已经渐渐成了大唐王朝的政治中心。
能进甘露殿的,才是重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