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外放内收(1 / 2)
第1078章 外放内收
争斗,是要讲究方法的。
不能一竿子打死了。
如果把所谓的武周旧臣统统清理掉,那麽李唐朝廷里,也就只能剩下一些小年轻了,因此在李云入主中原之前,也就是是差不多昭定六年,昭定五年之前进入江东朝廷的,统统划归自己人。
之后的武周旧臣,如果此时身居高位或者要职,哪怕没有道理,李云也要借着这个机会,把他薅下来。
这其中的道理,两位宰相自然已经想明白了,但是费宣这种死心眼显然还没有想明白。
不过死心眼对于宰相来说不是好事,但是对于主掌刑律的刑部来说,却未必是什麽坏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江东刑部组建以来,李云就一直让费宣在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坐着,没有别的原因,实在因为他太合适。
而且,李云家老二的婚事,大概率也要落在费宣头上。
方才,如果这个费老头不晓事,一意孤行,非要辞官不可,李云也不会强留他,但是费宣辞官以后,两家这个姻亲就不太可能成了。
甚至旧日十几年情分,也会因此烟消云散。
好在费宣这个人虽然死脑筋,但毕竟不蠢,他也瞧出来了皇帝陛下最近的情绪,似乎有些不对劲,因此也软了下来。
简单聊了一会儿之后,费宣告辞离开,费宣离开之后不久,英国公刘博一路进了甘露殿,低头行礼之后,他便坐在了椅子上,看着正在翻书的皇帝陛下,开口说道:「陛下,目前可以确定,明确跟武逆有勾连的,朝廷里一共是二十五人。」
「这其中,有十七人是武周旧臣,另外八人,则是被他们劝动,或者是对朝廷有不满。」
皇帝陛下听到这里,冷笑道:「恐怕不是对朝廷不满,而是对我不满罢?」
刘博没有接话,只是低着头说道:「我跟两位宰相沟通过,两位宰相的意思是,这二十五个人俱满门抄斩。」
「如果陛下犹不解恨,可以改为夷三族。」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没有接话,而是开口说道:「还有呢?」
「还有五十多人,则是间接跟武逆以及逆贼势力有一些牵连,他们没有参与进谋逆之中,但是又的确同武逆有过联系。」
「这些人,两位宰相的意思是,只杀首恶,其家里人,男子流放充军,女子充教坊司。」
「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些被攀咬牵连进来的,九司与三法司没有查到他们跟武逆有什麽牵连,或者是有过一些牵连,但是这些人确实不知情。」
皇帝陛下沉默了片刻,摆了摆手道:「最后一部分,该放的放了,如果是在朝廷里做官的,非是要职,就让他们官复原职,如果是身在要职的,让杜受益趁着这个藉口,给他们降职别调。」
刘博低头说了声好。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继续说道:「至于前面两种,你就不要过问了,让文官们拟出处理意见,送到我这里来就是。」
刘博再一次低头应是,他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陛下,还有…还有东宫的两个人牵扯其中。」
刘博把太子詹事杨宏的事情说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杨宏的确没有跟武逆一党有过牵连,但是他的侄子杨凌,明确与武逆一党有过联系。」
「这个杨凌,已经被九司拿了,没有问出他叔父有参与的情节。」
听到这最后一句话,皇帝陛下也松了口气,他沉默了片刻,闭上眼睛:「这个杨凌…九司自己处理了。」
「杨宏…」
皇帝陛下沉默了片刻,继续说道:「事涉太子,不好动他,就不要牵连他了,等他回洛阳来,我会找机会把他调离东宫。」
「然后,九司多盯着些。」
太子东巡,东宫属官几乎全部随同,一起东巡去了,身为太子詹事的杨宏自然也跟着去了金陵,人没有在洛阳。
这个事情,不太可能跟东宫有关系,但是因为涉及人数太多,还是跟东宫的人染上了关系。
这个时候,皇帝既然没有废太子的想法,那麽自然就要替太子,把这个事情遮掩过去,装作无事发生。
但是杨宏,是不能再留在东宫了,到时候找个位置,把他平调过去就是了。
刘博长松了一口气,低头道:「是,臣明白了。」
李皇帝看着他,问了一句:「你那两个儿子,现在怎麽样了?」
刘博低头苦笑道:「已经找了先生教他们了,但是他们在关外长大,身上毕竟有些野性,对读书兴趣缺缺,但是一见到马,就一蹦三尺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