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2章 不好意思(2 / 2)

加入书签

「明日。」

他放下酒碗,缓缓说道:「明日,我便兵进箫关!」

…………

洛阳城。

皇帝陛下每天依旧很忙,除了关中战场上的事情之外,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

比如说新朝的礼仪规矩,文庙武庙的人选确认,朝廷秋粮的缴纳情况,以及各级官员选定标准。

还有,各级官员的考核标准。

毕竟,新朝廷成立还太短了。

如果不是直接从武周那里,继承了一个完整的制度过来,此时的新朝,估计连制度框架都还没有搭建起来。

而现在,新朝也只是从武周那里,继承到了一个框架,很多细节部分,需要李云以及章武一朝的朝臣们,去修修补补。

本来其实也没有现在这麽麻烦,但是李皇帝毕竟有着一个不一样的灵魂,各方各面,只要他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他都想要动手调整调整。

因此,哪怕已经开国大半年时间,整个朝廷上下,还是忙忙碌碌。

皇帝陛下每天,评论要跟两三拨人开会议事。

这天,天子与户部的人,讨论了一整天的税法,到了日落黄昏时分,户部以及相关的人员,才从甘露殿告辞离开。

到了傍晚时分,李皇帝又把杜谦请到了甘露殿里,两个人开始讨论江南东道第一任三司使的人选。

正讨论激烈的时候,一个宫人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将一份文书,递到了李云面前。

李皇帝低头喝了口茶水,示意杜谦稍微等一等,他展开九司送上来的文书,翻开看了一遍之后,先是皱了皱眉头,才把文书后面跟着的「附件」也看了一遍。

这份附件,就是李槲的亲笔信了。

当然,九司帮着传信,肯定是要承担责任的,这份书信,不止是何满何司正看过,京兆司的孟海孟司正,也已经看过。

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他们才交到了李云面前。

李皇帝看了一遍之后,放在了一边,皱眉道:「这厮,把朕想的也太坏了。」

杜谦低头喝着茶,没有说话,也没有接话,李云又看了一遍,然后看向杜谦,突然笑了笑:「不过他还是挺聪明的,受益兄你也看一看。」

杜谦这才接过了李槲的书信,很快看了一遍,然后放回了李云的桌案上,笑着说道:「河东李氏有李槲这样的人,也算是有福气了。」

时至今日,李杜二人「搭夥」,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时间,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明说了。

比如说河东军的事情。

以李云的脾气,他的确不好意思一石二鸟,直接把给自己出力的河东军给耗死,但他也不是什麽迂腐的性格,如果苏晟自己干了这事。

他估计也就是「小发雷霆」,申饬几句了事。

李某人放下茶碗,缓缓说道:「关中道,受益兄一直在联系,此时我南北两路大军,已经在同时进攻关中,潼关的主力也在蓄势待发,受益兄可以联络联络关中那些人了。」

「让他们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杜谦点头,开口笑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妥这件事。」

说着,他想了想,开口说道:「现在看来,韦氏父子比咱们预先想的还要更加不堪,说不定关中战事,可以在年前告一段落。」

李云微微摇头:「我觉得,也不能说他们不堪。」

「局势催人走。」

李皇帝神色平静:「莫名到了已经无力回天的地步,他们会变成什麽样都不奇怪,而且,这父子二人,没有人主之相。」

李某人笑着说道:「他们麾下,要是能留住像受益兄这样的人才,并且能军纪严明。」

「这麽长的时间,关中早已经大治了。」

「到时候,凭藉这八百里秦川,你我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够啃下关中。」

杜谦点了点头之后,开口说道:「这些地方藩镇,成军之后,根子上就不正,天生就会欺压百姓。」

「哪怕是个好人,进了这样的军队,几个月也就学坏了,有这样的军队,韦氏父子再如何努力,关中也大治不了。」

说到这里,杜谦看着李云,好奇道:「陛下,河东军那里…」

李云想了想,回答道:「让苏大将军他们正常打罢。」

他低头看了看桌子上那封李槲的书信,笑了笑。

「要不然,我还真有些不好意思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