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三司使(1 / 2)
第924章 三司使
统一的脚步,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了。
幽燕的情况,暂时已经不可收拾,所以李云只是让孟青,在改编平卢军的同时,到河北道去,对进攻幽燕做一些准备,但是关中,李云已经一点都等不了了。
除了他想要,把韦氏父子给做掉,解救关中百姓之外,还有一个相对要紧的政治需求。
那就是拿回旧周京城。
新唐已经定都洛阳不假,但是武周真正的国都并不在洛阳,而是在关中,虽然李云捉住了武皇帝,是受禅登基,但是没有拿到关中京城,多少有一点名不正言不顺。
拿到了关中之后,李某人就基本上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
所缺失的,只是幽州蓟州等州而已。
等到再取回幽燕,本土就没有什麽问题了,那个时候,李某人就已经达到了大一统王朝的「及格线」。
再想要高一点的分数,就是进取,就是开疆拓土了。
但是将来的进取,将来的开疆拓土,恐怕不是这几年能够做成的事情了。
李云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考及格,然后好好休养生息几年,等到天下初定,元气恢复之后,再考虑进取的事情。
现在,及格对于他来说,已经只差临门一脚了。
关中,就是这最重要的一步。
杜谦与赵成起身,俱都下拜行礼,低头应是,他们二人正要准备告退,有宫人急匆匆的将一份文书,递进了宫里来,放在了李云面前,李某人直接翻开看了一眼,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赵尚书。」
他叫住了赵成,赵成立刻止步,低头行礼:「陛下。」
「羽林卫里的周洛,你们兵部给发个印信,让他去孟青军中,去做个中军参将罢。」
赵成想了想,低头应了声是。
李云也摸了摸脑袋,继续说道:「还有你那个外甥,如果想要从军,也可以一并发去孟青麾下为参将。」
赵成闻言,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陛下,关中之战在即,臣那外甥,能否去苏大将军麾下任事,好在之后的关中之战上,为圣朝出一份力气。」
李云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这都是小事,你是兵部尚书,你做主就是。」
赵成连忙低头,道了声谢。
李云看着他,问道:「李祯在兵部,也一段时间了,办差如何?」
赵成低头,开口说道:「李侍郎是官宦子弟出身,很多事情上,都帮了臣不少忙。」
「那就好。」
李云笑着说道:「你们好好相处。」
「这一次进取关中,也让他一起汇同议事。」
赵成深深低头:「是。」
「属下这就去户部,同杜尚书打个招呼,然后着手操办此事。」
李云「嗯」了一声,提醒道:「那十门新东西,兵部记得送到潼关去。」
「是。」
赵成低头道:「臣不会忘。」
说罢,他低头告退。
杜谦却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目送着赵成远去,然后对着李云笑道:「赵尚书行事风格,一点也不像是个武官,我们文官之中的一些粗犷性子,也不如他守礼。」
「毕竟是将门子弟,读过书的。」
李云夸了一句,笑着说道:「让他来当这个兵部的家,倒是对了,要不然,我到现在都没有合适的人选,也只好把周良,请到洛阳来了。」
当初周良退居二线之后,先是在枢密院任事,后来李云带着朝廷离开了金陵,为了东南稳定,就将周良留在了金陵,命令他带着一万多金陵军的将士,镇守金陵。
周良虽然没有什麽太大的功劳,但他资格最老,倒也勉强可以做这个兵部尚书。
而且,周良也是受封了国公,是宣国公。
杜谦感慨道:「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他看了看李云,笑着说道:「陛下心情似乎好了不少,看来青州那里有好消息传来了。」
李云闻言,笑得眯起了眼睛:「我那个大兄,很是懂事,让我省了不少心。」
平卢军虽然最早投降,但正因为他们最早投降,李云一直没有「好意思」去直接夺了周家的兵权,一直到开国之后,才着手去办这件事。
而且,平卢军人数并不少,跟江东军几乎类同了,这个事情,李云看起来云淡风轻,只派了孟青去处理,但实际上,他很重视平卢军的接收。
成功接收平卢军,他要省去很多精力,否则,不仅要在东部再生一场动乱,对于幽燕的布置安排,恐怕要往后延期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