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8章 边谋(2 / 2)

加入书签

英国公点了点北方的位置道:「自仁宗不勤远略,瓦剌脱欢就逐渐统一蒙古各部;南方交趾黎利开始攻城掠地;西南麓川几次出手试探,东北奴儿干军纪败坏……但,此前十数年,朝廷逐渐放弃交趾,对麓川的试探要麽置之不理,要麽以钱财安抚,还让建州自己管理自己……」

英国公嗤笑一声:「这十馀年,建州和脱欢丶阿鲁台一度来往频繁,但朝廷视而不见,一味的以钱财笼络,瓦剌丶建州和倭人每次朝贡都贪得无厌,每每邀赏没有节制,但朝廷不但不罚,还一退再退,以厚赏平息矛盾。

正是因为这一次次试探丶退让,养大他们的野心,养肥他们的胆子,所以才有了思机发谋叛,才有今日瓦剌南下。」

英国公:「你们怪陛下发动麓川之战,我却从中看到了希望,陛下终于不像他祖父和父亲一样,消极防御,只是……」

他顿了顿后道:「他太着急了,又一味的相信王振。」

邝埜终于想起来,这位英国公虽然一直赞同皇帝发动麓川之战,但也一直反对王振参与军国大事。

邝埜目光微闪,他想到了王骥。

王骥打仗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中途曾被下狱,差点被问斩。

当时王振态度暧昧不明,后来英国公出面,王振才请皇帝放出王骥,让他去麓川戴罪立功。

他们一直觉得,王骥久攻不下麓川,是受王振指使。

但王骥是真听王振的,还是不得不听,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

英国公对麓川之战点到即止,开始说起此次瓦剌南下。

「边谋,当与民生一样,时时存在,而不是和平了,便懈怠,以为天下太平,你们是读书人,居安思危的典故不用我多说,此次瓦剌南下,看似突然,实则预谋已久,而满朝文武,能预料到这一点的竟只有兵部左侍郎于谦,」英国公沉声道:「你们妄想只派出一员边将就把敌人拦在大同之外,轻敌至此,总有一日,你们会和郭登一样输得一无所有。」

邝埜心中震动,不敢信,却又不敢不信。

这可是英国公,刚到大同就察觉大同有异,让他去调查大同实际军情,如此敏锐,他所言会是危言耸听吗?

英国公道:「我已年过七十,宣宗时便致仕归家,还有什麽值得我拿名誉去搏?」

邝埜这才发现英国公嘴唇有些泛白,想起他昨日请了病假,不由眼眶泛红:「国公爷……」

英国公轻轻拍了拍他的手道:「你们文官有气节,王振虽然随侍陛下多年,心机深沉,但他脑子不行,尤其是在打仗上,看他接二连三的指挥和安排便可见一斑,我力主你留下,便是想你能够抵住王振的命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你能打胜仗,其馀一切都不成问题。

王振一旦离开,他也不可能回来找你算帐,所以他的命令你听听就罢,你权宜行事,一切以大明国本为主。」(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