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大赏军民(1 / 2)
第1040章 大赏军民
有了张顺的例子,接下来的争标,更加激烈,也更加的精彩。
看的岸上的观众直呼过瘾。
便是龙舟上的文武大臣,也是赞叹连连。
很快的,第二次争标的胜者,便出现了。
这次是捧日军!
赵煦见着,也很高兴。
因为,捧日军的名字非常好。
所谓捧日,左右护圣,如捧大日也!
其前身乃是后周的小底军,而小底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嫡系中的嫡系,亲军中的亲军。
在后周时,这支部队是拱卫皇城,侍卫皇室的亲从军。
周世宗柴荣时,整顿军制,将小底军变成后周的骑兵精锐,更名铁骑,并编入侍卫亲军。
从此铁骑军就成为了柴荣手中的王牌,扈从柴荣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战功。
其历任指挥使,更全是皇室近支——李重进丶张永德。
因为这支精锐和后周关系太深,太祖丶太宗皆想方设法的剥离铁骑军与后周之间的渊源。
于是不断的对其进行改造丶拆分。
太平兴国年间,更铁骑为日骑,分五指挥驻泊郑州丶雍丘等地,雍熙年间改捧日,并开始向其掺沙子。
增加捧日掘直军(步兵长枪军)丶捧日左射军(全员左撇子弓手)丶捧日弩手军(步军弩兵)。
把好好的一支精锐骑兵,硬生生的给去骑兵化了。
如今,捧日军的骑兵,只剩下两个指挥的编制了。
而且,因为久疏阵仗,那两个指挥的骑兵,也已经没有什麽战斗力了。
反正,石得一说,捧日军的骑兵,现在连马都没配齐。
今次争标,捧日军拿下了第二标。
赵煦很高兴。
因为,这很可能代表着,捧日军还有救。
至少,他们还有心气!
这样一支有着历史底蕴的精锐,若果能收拾一番,振作起来,对国家来说是好事。
何况,它的军名,乃是捧日!
在赵煦看来,这合该是自己将来巡视地方丶宣慰天下的开路强军!
「此天授也!」
便再次起身,在御龙直簇拥下,来到殿阁前,宣慰夺标健儿。
巨大的龙舟之下,清澈的湖面上,一艘小巧的虎头船,已经停泊在水面。
系着青红头巾的捧日军将校,已伏拜在船上。
「捧日军左厢第三军副都头臣卿孙,恭祝官家圣躬万福!」
赵煦正要说话,身侧传来了燕援熟悉的声音:「官家,刘卿孙是故赠朔方节度使,壮武公之孙……」
赵煦眯起眼睛来:「刘壮武?」
「是……」
他看向那虎头船上,伏地而拜的都头。
其身体正在发抖。
显然,他的内心非常忐忑,甚至是恐惧。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出身。
刘平之孙!
昔年,三川口全军覆没的那个刘平。
那个并未死战殉国,而是在力竭后为贼人所俘,最终在西夏寿终正寝的刘平。
关键,刘平还不是完全的武臣。
他乃是正经的进士文官,后来才改的武资。
身为文官,无论其有什麽苦衷或者难言之隐。
未能殉国而死,反为敌执,这本身就是失节。
何况被俘之后,身在敌营,却并未寻死,反而一直活着,传说活了十馀年。
这就……
实在是让朝廷非常尴尬。
故此,刘平虽有追赠节度使丶美谥。
但大宋朝廷上下,一直将之视作空气。
同时,和刘平相关的人也全部被拉了黑名单,理论上不可能有什麽升迁的机会。
譬如说,苏轼的好友刘季孙,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就一直只能在宣毅军里做中层军官。
赵煦面无表情的问道:「何人举荐?」
副都头,乃一都之贰,捧日军又是上四军之一的禁军。
其一都之贰,外放州郡,可以担任一州兵马钤辖/副钤辖。
这就可以授东头供奉官的武臣阶(从八品)了。
而东头供奉官是小使臣的顶点,与供备库副使只有一阶之隔。
对武臣来说,这就如文臣选人经过三任六考,磨勘到两使职官一般。
与天花板,只有一层薄薄的隔膜。
越过去,就另一重天地。
故此,赵煦才要问谁举荐的?
没有三衙大将为保人,枢密院也好,三衙也罢,都不可能授刘家人此官。
燕援低头答道:「奏知官家,刘卿孙旧从章相公惇南征有功,经相公辟举,入为捧日军副都头!」
「南征有功?」赵煦皱起眉头:「何功也?」
「回官家,据云是先登交趾杨贼老巢广源州州城,并斩杨贼从弟,广源州伪通判杨逆景云,奏为第一……」
「先登……斩将……」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
自古军中奇功,先登丶斩将丶夺旗丶陷阵。
以先登为第一!
盖先登,既考验勇气,更考验胆略,还考验命数——自古先登的伤亡率是军中第一!
先登者十之八九,皆死于阵前。
像樊哙丶张辽这样,先登如吃饭喝水一般寻常的猛将,历代寥寥无几。
更何况,这刘卿孙,除了先登外,还有斩将之功。
评为第一,确实是无可争议。
「为何未入御龙第一将?」赵煦问道。
「军中不敢……」
赵煦笑了,他本来还想问,为什麽不上报,但想了想,他还是觉得不要戳破这层窗户纸,免得大家都尴尬——这事情燕援既然知道,燕达能不知道?知枢密院事李清臣能不清楚?
何况,还涉及章惇。
赵煦可不想自找麻烦。
于是,朗声大笑:「真我家英雄也!」
乃对燕援道:「燕卿,取我弓来!」
「诺!」
一柄精致的,镶嵌着黄金丶宝石的角弓,被燕援取来,敬呈御前。
这是赵煦开始练箭后,大内都作院所献。
真正的御用弓!
不是那些批量制作丶批量赐下的玉佩。
「且以此弓,赐我英雄!」赵煦吩咐。
「诺!」
「另外……」赵煦扫视虎头船上的将士:「捧日军争标健儿,人赐交子百贯,棉布五匹!」
「唯!」
「官家万寿!」虎头船上的士卒们,顿时三呼万岁,激动无比。
匍匐在船头的刘卿孙更是兴奋无比,狂呼着:「官家爱幸微臣,推恩降德,臣当百死而报!」
刘家人身受罪孽,为天下丶社稷所厌。
他自幼立志洗刷耻辱,于是,当章相公南征时,毅然投军,从行伍而起,百战向前,亲冒弓矢,先登敌城,斩将立功。
今日,更是豪赌一场,终摘下标冠,到得御前。
万幸!
官家,确乃圣君!
既往不咎,更赐宝弓!
他郑重的捧着,天使送来的御赐宝弓,顿时泪流满面。
有此弓在,至少他这一支的罪孽,应当是得到了宽恕。
……
接下来的第三场争标的冠军,却是来自神卫军。
带队的都头,名曰慕容靖。
这位却是个衙内二代——乃父慕容青,官至供备库使,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慕容青有个妹妹,嫁给了杨文广,是杨文广之原配发妻。
嗯,就是那位如今,被西南丶荆湖地区的杨氏土司们争相认爹(祖父)的杨文广。
偏,赵煦还强压着杨文广的嫡子杨文怀,认下了这些兄弟和侄子。
一一让他们认祖归宗,将名字写进族谱。
几十年后,杨文广最出名的标签,将不再是大将。
而是情圣!
以一人之力,而为西南十数家土司,百万土民之先祖。
千百年后,恐怕会出现无数有关杨文广在南征路上谈恋爱的电视剧丶电影。
所以,赵煦在见到慕容靖的时候,多少有些忍俊不禁。
于是,特擢其为神卫军第三军军使。
并循例赏给相关士卒交子百贯,棉布不等。
至此,金明池争标活动,宣告结束。
……
日头渐西。
金明池内,十数万士民工商百姓,纷纷扶老携幼,沿着开封府辟出的通道,次第前往指定出门的金明池南面诸门。
十几万百姓,人头攒动,密密麻麻。
若有不慎,就可能酿成踩踏的惨剧。
所以,不止开封府铺兵倾巢而出,来此维持秩序。
赵煦还调动了御龙第一将来此维护治安。
于是,整个金明池内,几乎到处都是官兵。
而在这个时候,赵煦已登上金明池内的一座殿阁高台,并命人在此升起了象徵赵官家的金乌大纛——宋乃火德,自承商后,自然以金乌为尊。
望着那面被升起来,挂在高台上的金乌大纛。
赵煦抿了抿嘴唇,他越发相信,自己是天生的太阳了。
生来就是要照耀四方,给天下万民送温暖的。
「吾当为亚洲牧!」于是,豪情万丈的少年天子,带着宰执元老丶三衙大将丶外戚宗室,来到这高台上,远眺着南面的出口。
「老钤辖……」赵煦轻声唤着。
刘惟简来到他身后:「老奴在!」
「准备的如何了?」
「回禀陛下,老奴已准备妥当!」
「善!」
「赏赐吧!」他轻声说着。
「唯!」
……
邵三抱着儿子,牵着妻子的手,走在人群中。
他本是淮南东路人,父辈时,家里就已是客户了,只能靠租佃乡中大户的土地维生。
到了他这一代,更是连租佃大户人家的地,都得和人抢了。
不够勤快丶照料庄稼不够仔细的,主家根本不肯租地给你。
而邵三没有卷过同乡,只能在乡里给人做工了。
比如说朝廷要修工程,发役的时候,就会在地方雇人去做工。
也譬如说,州郡要转运财税入京的时候,也需要雇人。
此外,运河水浅的时候,转运司就会大雇青壮去拉纤。
但这些事情,都是有时效性的。
一年中未必能碰到几次,而且,路上还得自备吃食。
属于是手停口停,一旦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就得饿肚子了。
前年的时候,淮南大旱,对于淮南地方的百姓,犹如炼狱。
别说他这样的人了,便是乡中的大户,在大旱面前,也有破产逃亡的。
好在,朝廷及时赈灾,据说,当时连官家丶太后也带头减损供奉丶裁减耗用,把省下来的钱,拿来赈灾。
又命人发漕粮,将滞留运河各地转般仓中的漕粮,直接发到淮南灾区。
同时,还派来禁军,帮着大家凿井取水求活。
一场本会造成淮南诸州,百万黎庶死亡的大灾,就这麽的安抚了下去。
尽管,依旧有无数人在旱灾中倒毙。
可至少,没有出现易子而食,折骨为炊的惨剧。
但大灾之后,地方凋敝,百业萧条。
官府为了与民生息,更是直接停了工程徭役——准确的说,应该是把相关的工程徭役,都包给了禁军和从登莱南下救灾的青壮。
这就让邵三坐蜡了。
没有工作,就要饿死!
幸好,彼时朝廷默许了淮南无地流民入京。
而邵三彼时肚子饿的咕咕叫,便跟着同乡,一起入京求活。
迄今,他都深感是祖宗福佑!
入京后,他先是在城外搭了个窝棚,与同乡混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