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4章 老君山传说(1 / 2)

加入书签

第564章 老君山传说

皇帝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阿史那社尔的死讯,他的后事交给了他的儿子安排,与过世多年的颉利安葬在一起。

皇帝解除了宵禁,在夜里长安城灯火通明,人们依旧在庆贺太子的大婚。

李承乾回到宫中,坐在安静的两仪殿前,这个时候东宫应该还在庆贺。

两仪殿内,宁儿端着一碗茶水儿递上,低声道:「陛下。」

李承乾接过了这碗茶水,浅尝了一口。

苏婉牵着小福的手而来,两人坐在一旁,她低声道:「家父在东宫喝醉了,已让人带回去了。」

「看来今晚丈人也很开怀。」

李承乾喝着茶水,目光看着夜空,这些星星一直都在天空上,在一千多年的尺度上,这些星星也看不到什麽变化。

乾庆二十四年,平静了许多年的大唐迎来了太子婚事,喜事不是一桩接着一桩的,太子的大婚算是近两年以来最大的喜事。

阿史那社尔的丧礼低调进行,因撞上了太子婚期,李承乾授意他们可以安静地下葬。

苏婉与宁儿都很满意上官婉儿这个东宫太子妃,太子带着妻子前来面见父母。

皇后与宁妃拉着太子妃说着话。

太液池边,李承乾带着儿子走着。

或许是陛下的缘故,在宫里的人看来,太子也不愿意留胡子,而且太子也不喜欢喝酒。

看着现在的太子,很像当年年轻时的陛下。

只是相较于陛下当年的锋芒锐利,这位太子更加阳光与更加和善。

或许,这位太子会是一个很好的皇帝,如此阳光和善的太子,将来成了皇帝,也会让人觉得如沐春风。

于菟走在一旁,低声道:「父皇,儿臣还是觉得当初写的论述不够好。」

风吹过太液池,掀起了一片涟漪,经历了数十年的酷暑与寒冬,这里一样美丽。

李承乾停下脚步,道:「怎麽?你的文章给鹊儿看了?」

于菟颔首道:「鹊儿说写得不够全面。」

「你不用在意,其实写得很好,很不错了。」

闻言,于菟脚步稍稍停下,愣神地看着父皇的背影,一时间有些恍惚,总觉得父皇从来没有变老,但在父皇两鬓隐约能够看到一丝白色。

「怎麽?有心事?」

于菟笑着跟上脚步,憨憨地笑着挠着头。

李承乾道:「当皇帝也没什麽难的,没有谁会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好一件事,将来朕将位置交给你,你边当皇帝边学,有什麽不懂的,也可以问问朕,问问上官仪或者朝臣。」

于菟看着父皇的背影,心中莫名有了力量。

一个女侍卫快步而来,这是东阳身边的女侍卫,李承乾看着来人。

「陛下,老人家他喝醉之后,几次乾呕,公主殿下正在照看。」

李承乾看了看身后的儿子,又道:「你与朕一起去看看。」

于菟重重点头。

东宫的崇文殿内,父皇喝醉之后睡在这里了,原本父皇就年过七十了,不该喝得这麽多。

李承乾见到母后也是愁眉苦脸的,便知父皇的病情不是太好。

殿内,东阳拿着银针正在给父皇扎着,一针刚下去,父皇当即就趴在床边吐着。

东阳拍着父皇的后背,低声道::「总算是吐出一些水了。」

李世民重新坐起来,道:「朕好多了。」

东阳收拾着自己的药箱一边抱怨道:「明知道年迈了,也不能这般饮酒,喝了又要卧床好久才能缓过来。」

李世民道:「朕知道了。」

见东阳盯着自己,李世民有些心虚地道:「朕若再饮酒,任由你们处置。」

东阳还是摇头,又叮嘱了几句提着药箱离开了。

等父皇陪着奶奶也离开之后,于菟见爷爷要下床榻,便忙上去搀扶。

「于菟啊……」

于菟道:「爷爷请讲,孙儿听着。」

「你呀,就是没有你父皇那样冷酷,有人说你父皇对待国事是冰冷的,也是不讲情面的。」

「孙儿以为治理社稷就该如此。」

「你父皇是个很有手段的人,他的野心很大。」李世民缓缓站起身看着殿外的景色。

「孙儿听说过人们对父皇的评价。」

李世民笑着道:「朕只当二十年的皇帝,你父皇在位二十四年了,他可曾教你如何当一个皇帝?」

「父皇时常悉心教导,孙儿愚钝总是不得要领。」

李世民走到崇文殿外,叹道:「朕的这麽多孩子,唯独他……朕从未教过他什麽,也从未操劳过什麽,当年东征之前,朕再回头看他的时候,他早就将路走好了。」

爷孙俩说着话,走了一段路之后,原本虚弱的太上皇精气神都好了很多。

太子大婚之后,朝中休沐了三天,临近开朝上官仪就来觐见了。

李承乾沿着皇城的墙根走着,一边对上官仪道:「原本呀,这里有一些青苔,近来都维持得很乾净。」

上官仪原本是有各地奏报与陛下说,却听陛下一直说着。

「朕一直对他们说,宫里的殿宇要好好维护,今年将许多漏水的屋子修缮好了。」

走到玄武门前,李承乾停下了脚步,询问道:「听说你近来与许敬宗他们相处得很不好?」

上官仪作揖行礼道:「臣不在意他们的闲言碎语。」

李承乾笑着道:「我们两家的婚事是朕与父皇一手安排的,于菟与你孙女是自小相识,一桩好姻缘,你不用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

「喏。」上官仪又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章,低声道:「陛下,运河两岸的奏报。」

奏报很厚一迭,写着都是运河沿岸官邸的情况。

「朕会将诸多国事都交给太子,往后你多多照看太子。」

「臣领命。」

李承乾收起奏章留下这麽一句话就离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