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1章 疆域(1 / 2)

加入书签

第561章 疆域

原本,李承乾觉得这种文章应该是无关激进与保守,多了主见之后,反倒不好挑选了,难道说谁最激进就写得最好?还是谁写得够保守就选出来?

这种选择方式,显然是不对的,太过主观就容易失去客观意义。

八月的天,骄阳炙烤大地,让几里外的风景都有些扭曲了,李承乾也没有想到一次徵文成了双方对立的由头。

半躺在竹子做成的躺椅上,李承乾将手中的文章放下,闭着眼享受着屋檐下片刻的清凉。

苏婉带着书信而来,道:「陛下,于菟到九成宫了。」

九成宫在岐州,往来也就三五天,这一次还是由薛万备带队护送。

小鹊儿快步跑来,到了近前喝下一碗凉水,这才缓过气来,道:「上官婉儿近来茶不思饭不香,听说上官仪也很愁。」

李承乾依旧笑着没有说话。

近来,皇帝一直就在太液池边避暑,期间当今外戚也就是皇帝的老丈人苏亶去面见了陛下,之后崇文馆就有一群学子走动在一些府兵的家中。

之后,就有了一篇篇文章写了出来,那些文章所写的就是葱岭的战事,在葱岭的战争中,西域人,回鹘人,突厥人,吐蕃人还有天竺与小勃律国,在唐军的统领下,共同对抗大食人。

数十万人的大战,在那些学子们的文章下,写出了一篇篇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苏亶看着各个学馆送来的文章,叮嘱道:「告知下去,这样的文章可以多写一些。」

「喏。」

葱岭的战争不仅仅要写在史书上,还要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正义,团结,且荣耀的故事。

是以大唐为首的东方诸国对抗大食人的故事,在崇文馆苏亶的主持下,这个故事在西域,吐蕃,乃至突厥与新罗,传播得更多,力度也更大。

乾庆十五年夏季刚结束,就有数道急报送入长安城。

以前的南诏叫蒙舍诏,南诏这个名字是当今天可汗所赐,如今的南诏拥有整座洱海,南诏建都太和城,其东北接壤大唐,西南接壤骠国。

而这两年,接连死了两任南诏王,礼部的郭待举,岑长倩,李敬玄三人联名所写的奏疏,请陛下册立南诏为大唐州郡,设立太守,设立道州县。

须发已白了的许敬宗朗声道:「陛下,此乃南诏所有臣民之意,南诏臣民望天可汗成全。」

李承乾看着殿内的大臣,酷暑刚结束,关中的夏收与秋收也完成了。

太极殿内一片寂静,李承乾的目光落在许敬宗身上,道:「御史台可有听闻南诏臣民请命?」

上官仪站出朝班行礼道:「陛下,臣也有所耳闻。」

「建设南诏州县,划分人口户籍,除却太守,州县官吏人选从南诏选出,南诏各地按照人们选择来挑选官吏,明年朕要看到南诏有多少县,南诏所有的县吏都要来长安,朕要亲自见他们。」

皇帝威严的话语声回响在太极殿内,众人行礼高呼皇帝圣名。

陛下要见南诏所有的县吏,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当今陛下真的要这麽做,并且陛下肯定有这种耐心。

一个善于钓鱼的皇帝,绝对不要怀疑他的耐心,这位皇帝为了得到吐蕃甚至将禄东赞熬成了一个老头子。

许敬宗刚走出大殿就被一个内侍太监拦住了,对方面带笑容,「许尚书,陛下召见。」

闻言,许敬宗只好跟上脚步。

新殿其实就在太极殿边上,下了早朝之后,陛下也得以在这里用饭,或者与三两朝臣一起用饭。

许敬宗刚走到新殿,就听到了殿内的话语声。

「如此说来南诏真有如此多的铜矿?」

话语声苍老又熟悉,许敬宗稍稍抬头就见到了坐在殿内的英公。

正要迈步走入殿内,许敬宗又听到身后急匆匆的脚步声,再回头看去,见到了上官仪。

许敬宗诧异道:「上官老弟,怎麽……」

上官仪叹道:「陛下召见。」

许敬宗了然点头,来新殿自然都是因为陛下召见,不然还会是怎麽回事?

「都入殿吧,朕让人准备了午宴。」

两人齐齐行礼,走入新殿。

端入大殿内的饭菜都是寻常菜,鱼肉,羊肉与鸭肉各有一盆。

见有酒水端上来,李绩道:「下午还要处置军中要事就不饮酒了。」

见英公不饮酒,许敬宗与上官仪自然别无二话。

李承乾看着两人,低声道:「老许啊……」

「臣在。」

「朕与你相识多年,有些事朕在太极殿不与朝臣们说,可在这里朕还是要与你说个明白。」

许敬宗搁下筷子,起身行礼道:「喏。」

「南诏的事,朕希望你站住脚跟,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臣筹谋数年,今年必定能功成。」

李承乾颔首,又看向一旁的上官仪,又道:「上官兄,你近来的气色怎麽越来越差了?」

上官仪忙起身,站在许敬宗的一旁行礼,道:「陛下,臣请罪。」

英公闭着眼坐在一旁,似乎对眼前发生的事毫不在意。

李承乾嘴里嚼着一片羊肉,狐疑道:「为何请罪。」

上官仪躬身行礼,道:「太子正在九成宫避暑,臣发现臣的孙女竟然在家中与远在九成宫的太子,竟然有书信往来,臣还发现臣的孙女与太子私下往来书信许久,臣来请罪,臣教女无方,臣请陛下责罚。」

见上官仪神色极为认真,李承乾的神色终于多了几分凝重,又道:「其实太子的事多数都是父皇在安排。」

再看他依旧是低头认罪的态度,这当然也不是上官仪的罪过,上官仪本就没有罪,正值孩子们最懵懂的年纪,其实这也很正常。

而且这事也没有公之于众,英公不会将这件事说出去,许敬宗与上官仪是莫逆之交,更不会乱说。

李承乾咳了咳嗓子,又道:「你是太子的东宫舍人,其实你也可以去九成宫避暑的。」

「臣……」上官仪再一次行礼道:「臣若去九成宫,家中孙女必然也会跟着去,说不定还会……因此臣留在了长安城,主持御史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