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章 前置条件(2 / 2)

加入书签

比如,一个农场工人人均每年生产1吨粮食,那他的个人产出,只能供应两个人的食品需求。

可如果一个农场工人人均每年生产10吨粮食,那他的个人产出,就可以供应二十个人的食品需求。

要养活全国14亿人口,前者就至少需要7亿农场工人,后者则只需要0.7亿农场工人。

就以海陆丰公司的漠南哲里木分公司为例子,当地的大豆农场工人,在包含行政管理和附属服务人员的前提下,人均每年生产200吨左右的大豆。

这就意味着,海陆丰公司的大豆农场可以用极少的农场工人,近六七百倍人口的大豆需求。

只有每一个人的产出都很高,让全社会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的可能性,才会越高。

现在亚洲联合体的电力非常便宜,各种机械的生产成本也不断下降。

眼前这些机械小蜜蜂,一盒100只的机械小蜜蜂,集中采购的价格是每盒1000块钱,差不多可以使用两三年左右。

而这样一盒机械小蜜蜂,每天至少给10亩室内农场的蔬菜水果进行授粉,如果遇到花量比较少的蔬菜水果,每天甚至可以授粉几百亩。

农业机械设备丶农业机器人不断被应用,究其根本,一方面其实是机械的生产成本下降了;另一方面则是机械的各项性能提升了;最后则是整个亚洲联合体的农场工人待遇不断提高。

这些因素倒逼各个室内农场,不得不使用机械替代人工。

比如张孟秋这农业技术员,他月薪为1.5万元左右,加上过来南极洲工作的特种补贴,一个月加起来差不多是3.6万元的收入。

本土普通农场工人的收入,差不多就是6500块钱起步,东南亚稍微低一点,也是每个月4500块钱起步。

面对不断调整的农场工人工资待遇,如果农场和农业企业不想办法,那肯定会被市场淘汰。

至于不断提升生产力,以后会不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这是有可能的事情。

但这也不是现在需要太操心的问题。

为什麽?

答案就在于亚洲联合体的24亿人口。

如果每个人年均消费200公斤主粮丶100公斤肉类丶500公斤蔬菜水果。

24亿人口每年就需要4.8亿吨主粮丶2.4亿吨肉类丶12亿吨蔬菜水果。

再加上植物油丶蔗糖丶豆丝丶菸草丶纸张之类的农副产品。

整个亚洲联合体至少还需要维持1亿人左右的农业直接从业者,大约2亿左右农业间接从业者。

更何况,亚洲联合体的农产品可不仅仅供应内部,还可能要供应其他友好地区。

这些农业从业者生产的农产品越多,那社会供应的物资就越庞大。

与其担心产能过剩。

还不如全面推动50岁退休丶每周双休丶工作日工作六小时之类。

就比如极光城的农场工人们,他们就一天工作六个小时,每周双休,还可以每年组团去澳洲丶南美洲旅游。

未来本土如果真的出现产能过剩,那就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劳动力人口的规模。

毕竟将退休年龄调低到50岁,再推动全民15年义务教育,那就意味着劳动年龄将变成21岁到49岁,一生只工作28年左右。

那亚洲联合体的青壮年劳动力,一下子将减少超过三分之一。

如果再加上各种超长产假和年假丶节假日放假。

产能过剩根本不足为虑。

通过这种方式人为减少劳动人口,同样可以控制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转变成为正面影响。

毕竟我们要创造的未来,不是一个越发达,就越不幸福的世界。

人类的未来应该是科技越发达丶生产力越高,幸福就越高的世界。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这个未来世界,只能叫赛博朋克。

或许极光城的工作人员,不清楚什麽是未来世界,但他们此时此刻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未来,只是身处其中,他们并没有察觉到而已。

萧荣逛了一圈农场后,他回到1区的办公室,遇到了从南极洲内陆回来的科考队队长汤廉新

「阿荣,你这边的情况如何?」

「咦?你们回来了?」看到老同学,萧荣还挺高兴:「晚上吃一顿?」

汤廉新指了指手表:「晚上?现在是凌晨了…」

反应过来的萧荣拍了拍额头:「呃?你瞧我这记性,在南极洲这边,我都快分不清昼夜了。」

「你在这边分不清,我去南极洲内陆更分不清,极光城内部还有模拟昼夜的系统,我们在冰原上,那真是一片白茫茫。」

「这一次考察的情况如何?」

汤廉新笑着坐下来:「还可以,我这一次主要是实地考察那些被光伏薄膜笼罩的区域,发现了一些情况,有好有坏。」

「那你用不用回去写报告?」

「不差这一两个小时。」

「那倒也是。」

「我跟你说,这一次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光伏薄膜的覆盖,导致一部分冰盖厚度增加了,但不好的地方,则是南极洲的内陆冰盖比往年同期变冷了不少,我进去的时候,遇到了好几场大暴雪。」

萧荣叹息道:「也不知道这种改变是好是坏。」

「别乱想,至少可以压制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汤廉新无所谓的回道,紧接着他又想起来一件事:

「对了,阿荣,前几天我不是发了一份邮件回来?这麽基地长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你是说澳洲的凯西站科考队人员,打算过来参观的事情?」

「是呀!」

「这件事有点复杂,由于我们这边有不少需要保密的东西,基地长这几天也在和上面沟通,至于结果如何,那就看上面的想法吧!」

汤廉新也想起来了极光城的情况,毕竟这里有可控核聚变装置,如果随便允许外来人员参观,一旦出现泄密情况,将非常麻烦。

萧荣拍了拍他肩膀:「走吧!别想太多,我们去吃早餐吧!」

「也好,我都一个多月没有吃一口真正热乎的东西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