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8章 融资!(44k)(1 / 2)

加入书签

第318章 融资!(4.4k)

「阿允,咱们先找谁融资去?」阿回问道。

苏允道:「盐商丶茶商丶丝绸商人,调一批豪商巨贾出来,建造商场的第一笔资金,须得同他们这里着落。」

阿回愣了愣道:「还有别的资金?」

苏允笑道:「当然。咱们这清明上河园的目的在于盘活工部,光是从豪商巨贾那边拿钱,除了拿到了钱,那还能得到什麽?

工部要复活,既是需要钱需要人,但更需要的是势。」

阿回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苏允也不着急,这人要成长,就须得在一件件的事情之中成长。

一会之后,阿回斟酌着语句道:「豪商富贾只能提供钱,势这个东西需要来自官场。

所以,下一批合作的人应该是朝中重臣,只有他们在工部有利益,他们才会支持工部焕发新生?」

苏允闻言笑了起来,道:「领悟了这个道理,你已经可以出师了。」

阿回颇受鼓励,喜道:「我想了半天也只能想明白这个道理,还得是你一步一步指引着我去想,我这要学的东西可多着呢。」

苏允也不甚在意,道:「咱们分三步走,第一步让豪商富贾来出第一拨启动资金。

随后寻大臣身后的家族融资,到了这一步后,便可以真正的铺开了,寻找入住商家进行最大规模的融资,开始租卖商铺。

这般一来,这商城就算是彻底成了。」

……

「工部尚书请我去工部一晤?」

庞元楷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庞元楷乃是汴京的大盐商,身家巨富,而能够在汴京成为大盐商,自然不是寻常人家出身,他的伯父乃是仁宗朝名相庞籍,有伯父的遗泽在,他才能够守住这巨富身家。

不过,他的伯父庞籍逝世至今已经足有二十年了,他的堂兄弟们不如伯父,好在也是有父亲馀荫,因此在朝廷里面当了不大不小的官,也总是能够护佑得住他的,不过要说在朝堂上有什麽话语权,却是不可能了。

其实这才是很多家族的常态,有一代出现了一个很厉害的人物,随后可以阴荫一两代,但是一两代后,若是没有出色的子孙,这个家族便很快默默无闻了。

至于那种一两代便有杰出子弟出现的家族,实际上是很少的。

庞元楷听闻工部尚书寻自己,顿时心生危机之感。

堂堂一个尚书,为什麽要寻自己一个商人相晤?

事出反常必为妖啊!

难不成是盯上自己的偌大家产了?

但也不应该啊,自己的堂兄弟们虽然官不是很大,但终究也是朝廷官员。

而且当年伯父在的时候,还给自己的堂兄弟们结了好亲事的,比如说二堂兄庞元英娶的是当年宰相吴育的女儿。

而四堂弟庞元直娶的却是当今的平章军国大事文彦博的女儿为妻,若是真有什麽事情,总不至于袖手旁观的。

不过毕竟是一部尚书,庞元楷不敢怠慢,好在所约时间在第二日,今日还有时间。

庞元楷赶紧去自己堂兄弟庞元英的府上。

庞元英乃是庞籍叔子之中最为出色的子弟,其馀人大多是得了荫官,但在官场上并无作为,但这位二堂兄,却是能够屡屡升迁,是现在庞氏家族的领头人。

庞元英在宋仁宗至和二年被赐同进士出身,为光禄寺丞。

元丰二年,历群牧判官丶都官郎中,元丰五年,入尚书省,任朝请大夫丶主客郎中。

这尚书省主客郎中便是大宋朝的外交部,不过这宋朝外交由两个部门一起负责,另一个叫四夷馆。

所以,这庞元英的尚书省主客郎中,换做现代的话来说,便是国务院外交部丶部长。

这官自然也不能算是小了。

所以庞元楷得知苏允要见自己,心下感觉不安,第一件事便是求见自己这个堂兄。

庞元英听了庞元楷的描述之后顿时皱起了眉头。

作为尚书省的主客郎中,庞元英对苏允是十分熟悉的,之前在跟西夏使团以及辽国使团的接触之中,苏允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可是高得很,尤其是在西夏人口中,此人是让西夏人又惧又敬。

因此庞元英对苏允亦是十分好奇,对他的事情自然是了解得多了一些,此时听得堂弟庞元楷说苏允寻他,庞元英顿时心下生起了警惕之心。

庞元楷见得堂兄神色凝重,顿时心下一惊,道:「这苏允怀有坏心思?」

庞元英见得堂弟惧怕,便安慰道:「倒是未必,只是我想不明白他为什麽要找你,未必是坏事,但若是真有坏心思,那咱们须得郑重些。」

他不说还好,这麽一说庞元楷更怕了,赶紧问道:「你可是尚书省的主客郎中,他难道敢强来麽?」

庞元英听了顿时一笑,道:「那倒不至于,为兄虽然不算多有出息,但也不至于让你们受欺负,不过……」

庞元楷赶紧道:「不过什麽?」

庞元英皱着眉头道:「此人机智百出丶用兵如神,西夏人惧他如虎,不怕他来硬的,就怕他来阴的,若是真被他盯上,恐怕会有大麻烦。

不过你也不用过于担心,工部没落多时,他去工部本就是被发配过去的,他若是不安分守己,为兄自然会给你做主。」

庞元楷这才算是稍微放下心来,不过却是对苏允起了好奇之心,问道:「这苏允很厉害?」

庞元英点头道:「很厉害!为兄当主客郎中几年了,以前的西夏人有多嚣张你是不知道,以前的西夏人在汴京横行霸道,我们主客司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便是要为他们擦屁股。

但是在元丰六年之后,西夏人在汴京可就温良多了,甚至有夹着尾巴的感觉,有时候说几句狠话,都能感觉到他们的色厉内荏。

而这种变化,与苏允去西北的时间是吻合的。」

庞元楷好奇道:「市井之间传言的这小苏经略相公的那些传说是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