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7章 太脏了!(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个人预计,每年可能需要徵收五千名左右的矿工。」

众酋长这时候有点明白了,心里开始盘算起来,到底划算不划算。

等众酋长盘算了一会儿后,林泰来又补充了两点,「第一,对于进贡给大明的矿工,不问来源!

第二,进贡的矿工数量与边市份额丶册封等级挂钩!」

听到「不问来源」这几个字,很多大部落酋长的眼神就亮了。

要是在与其他部落的战争中,能抓几百个俘虏,转手进贡给大明,岂不就相当于一千多两巨额现银收入?

更别说附带的边市利益,以及册封的荣誉,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乌拉部酋长满泰与叶赫部的同行对视了一眼,是不是可以重新组织联军,趁着建州群龙无首可能内乱之际,去抓一波肥的?

一边报仇雪恨,一边换银子,简直美滋滋。

辽东镇总兵官李如松在林大帅身边站如喽罗,简直要麻了。

什麽进贡与回赐啊,这不就是奴隶贸易吗?还是那句话,玩政治的人心里简直太脏了!

从北方的海西女直到东方的建州女直,只怕从此就要乱成一锅粥了。

他们李家从铁岭发家,在女直地盘经营数十年,所建立起来的影响力,都没林泰来这一天冲击大。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女直人的原有的秩序全部被重铸,今后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

可是细想起来,好像也对李家没什麽损害?

林经略在回朝廷交还关防之前,特意来到铁岭就这麽点事务。

该办的人已经办了,该办的事也已经办了,林经略就挥一挥衣袖,毫不留恋的离开。

而李如松还要在铁岭卫多呆几天,毕竟这里是李家的老巢,人情世故比较多。

只是在碧蹄馆死的那一大波铁岭籍贯家丁,就够李如松吊唁一段时间的。

所以李如松只能将林泰来送出十里,然后就此分别。

如不出意外,正值壮年的李如松大概会像他爹李成梁一样,长期镇守辽东。

故而这一别就不知是多久了,或许数年,或许十年,或许十几年。

林泰来心有所感,忽然嘱咐说:「在未来五年,女直人新秩序就要靠你来维护了。」

李如松笑道:「只有五年吗?为什麽不是十年二十年?」

林泰来冷笑道:「我会看相,如果你不改正喜欢轻骑冒险突进的毛病,那寿命就只有五年了!

而五年之后的事情,又与你有什麽干系?」

在原本历史上,李如松就是在五年后与北虏打常见的治安战时,莫名其妙的中了埋伏然后不明不白的死了。

李如松嘀咕说:「你们这些喜欢看相算命的,就喜欢恐吓人!」

林泰来狠狠的说:「我会让兵部仔细盯着你的每一份战报,只要你敢身先士卒,就先罚你。」

李如松皱起了眉头,「你真会看相?」

林泰来回答说:「如果我对相人之术一点也不会,怎麽从南京冷板凳上发掘出了赵志皋?

八年前,谁能想到赵志皋能当首辅?我就能看出来!」

李如松:「.」

说起这个,不得不服气。

万历十三年时,谁能想到一个六十岁的五品老扑街南京官能在五年后入阁,六七年后当首辅?

目送林泰来的身影消失在天边,李如松开始反思,难道自己在战场上真要开始谨慎了?

而林泰来离开铁岭后,望南而去,千里一路无话。

过了山海关,林泰来没有直接直接回京师,又到了天津卫巡视,并且指导海港建设。

他有预感,这处距离京师最近的海港将来或许会很重要。

十月初时,林泰来抵达京东门户通州,这次大帅生涯开始进入倒计时。

作为取得巨大胜利的帅臣,班师回朝的林泰来得到了相应的礼遇。

万历皇帝非常高规格的派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前往通州,迎接和慰劳林泰来,并赐下御酒和宴席。

这是非常难得的丶大臣和太监可以公开坐在一起,吃喝应酬的场合。

酒过很多轮后,略有醉意的林泰来乐呵呵的调侃说:「大璫你怎麽还是司礼监四号太监?这麽多年了也没向上动动?」

陈太监没好气的说:「全靠圣上洪恩才得以任职司礼监,已经很知足了。」

你以为谁都能跟你林泰来一样三四年跳几级?

林泰来笑道:「快了,快了,或许机会就要有了。」

陈太监直勾勾的盯着林泰来,你踏马的怎麽不继续往下说?到底是什麽机会?

见林泰来不再细说,陈太监也没法追着问,但想起另一件事,一直没机会问,今天索性就说了。

「近年来有个传言在小范围内流行,说咱家与你多有勾结,这流言叫咱家很困扰。你知道这是从哪里传开的麽?」

林泰来脸不红心不跳的说:「源头在原首辅申时行,他因为对形势预判屡屡不如我准确,就故意污蔑我串通宫中大璫,所以才知晓许多机密。」

陈太监:「.」

你们这对一老一少是在玩什麽政治PLAY吗?

又看着喝得差不多了,陈太监忽然试探道:「这次大胜归来,若是封爵想要个什麽封号?」

林泰来闻言,懊恼的拍案道:「后悔了!」

陈太监疑惑的说:「你后悔什麽?」

林泰来追悔莫及的回答说:「按我朝惯例,因军功封爵,往往以立功的地名为爵名。

朝鲜国诸多古称里,我最喜欢乐浪这个名字,但怎麽就给别人用了?

我当初帮着奏请分封朝鲜国六王子为乐浪公时,怎麽就没想到今日?」

陈太监无语,你林泰来的嘴里能不能有点正经话?

林泰来借着酒劲又说:「要不然,就别封爵了吧?反正我最喜爱的乐浪这个名字已经用了。」

陈太监回应说:「朝鲜的古名多了!又不止乐浪一个!」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