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兵甲已足,拔剑向西!(1 / 2)
第674章 兵甲已足,拔剑向西!
元兴九年,五月六日。
又是一年春。
石川省,省城。
石川大学于今日正式成立,开始对外招生!
石川省临近丰省,此前因为丰省有一座武安大学,所以石川省就没有抢到一个大学的名额。
导致石川省的权贵子弟们只能去隔壁的丰省上大学。
后来第十三所大学弘毅大学成立,名额居然又落在了丰省。
这可把石川省的人们给气坏了!
再后来,知道弘毅大学居然要大肆招收平民学生和寒门子弟,石川省的权贵们又在心中暗自庆幸。
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
大蓝朝在明新变法后就取消了科考,改由十二所大学为国家广纳贤才。
所以这十二所大学意味着上升通道,意味着前程,意味着数不尽的资源!
各地的门阀世家,权贵子弟们一起来分这块蛋糕都不够分,居然还要分一部分给平民和寒门?
矛盾,冲突,各种打压都是不可避免的。
弘毅大学作为『试点』大学,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许多坎坷。
中途甚至还换了一任校长,因为第一任校长是许竞
第一届从弘毅大学顺利毕业的平民和寒门子弟,比初入学时的人数少了三分之二!
没能毕业的那些学员,要麽是在残酷的修炼,试炼过程中出了问题,要麽是出了各种意外,直接或间接死于权贵子弟的手中。
而毕业的这些人,哪怕顺利得到了官职,也都不是什麽好职位,且处处受人排挤,难以看到前途。
这样的结果,一度让人觉得那位首辅大人的『实验』失败了。
直到元兴八年七月七日。
这天之后,朝廷宣布要同时在那些还没有大学的行省,建立十一所大学!
且这十一所大学和弘毅大学一样,要给平民和寒门子弟大量的名额!
不仅如此,弘毅大学当初是瘸着腿走路,只有『武科』,没有『文科』,只培养武官,不培养文官。
现在不仅新成立的十一所大学都能文武双全,弘毅大学也可以招文科生了。
这样的事情放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
蛋糕就那麽大,这麽多年来一直被门阀世家牢牢把持住,怎麽可能让出一半给别人?
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叶择安的惊天一案之后,曾经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十门阀自顾不暇,只能尽力自保,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慢刀割肉。
其馀门阀世家或多或少也都受到了牵连,且被朝廷的一系列举动威慑住了,担心屠刀临头,变得前所未有的老实。
从元兴八年七月,到元兴九年五月,近一年的时间。
随着石川省的石川大学正式成立,开始招生,朝廷此前规划的十一所新大学已经全部成立!
石川大学的校门口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学校提前一个月就派人到处宣讲,会在开学招生时进行为期五天的免费资质测试。
资质测试结果从乙等开始,就可以申请助学金和奖学金了。
若是测出甲等资质,甚至可以学费全免!
过去,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连进行资质测试的机会都没有,不知道自家孩子有没有机会成为武者或者术士,即便真的有这个资质,也根本供养不起。
茫茫人海中,或许有些人拥有武圣之资,真君之资,只是因为家境贫寒,最终碌碌无为地过完了这一生。
如今随着十一所新大学成立,虽仍然不能让所有人都得到测试的机会,也不可能让所有平民和寒门子弟入学后都有充足的资源,但至少可以让沧海遗珠变少一些,为大蓝朝多挖掘一些人才。
或许,下一个李飞就在这些普通人之中呢?
石川大学校门外的一整条街都被挤满了,一位卖冰糖葫芦的大爷站在街边叫卖,生意不怎麽好。
「大爷,给我两串糖葫芦。」
大爷扭头看去,一个穿着黑袍的年轻人和一个戴着斗笠穿青衣的女子。
年轻人长得一脸正气,一看就是好孩子。
女子虽戴着斗笠,看不到样貌,但给人感觉很有气质。
「好勒,一共两角钱。」
大爷笑着取下两串糖葫芦递给一脸正气的年轻人。
年轻人从怀里摸出一张一元的纸钞递给大爷,大爷找了他八个一角的硬币。
「呐,给你的。」
年轻人将手中的一串糖葫芦递给身旁的女子。
「我没说要吃啊。」
「我感觉你盯着人家糖葫芦看了好几眼了,明明就是馋了。」
「哪有。」
嘴上虽这样说,但女子还是接过了糖葫芦。
大爷笑眯眯看着两人,感觉两人应该是一对小情侣。
「年轻人,你们也是来参加招生的吗?」
大爷问道。
年轻人咬了一颗冰糖葫芦在嘴里,有些含糊地说道:
「我们不是,我们只是来看个热闹。」
大爷笑道:「咱们这儿可是好久都没热闹过了。」
「这儿以前没什麽大的活动吗?」
年轻人随意地和大爷聊着。
大爷摇头:「以前那些热闹跟咱们这些老百姓都没什麽关系,全是上面那些大人物的事。现在可不一样咯,石川大学之前到处宣讲,说只要年龄合适,任何人都可以带着自家孩子去报名,还可以免费做资质测试。嘿,全省城,甚至外地的人,只要家里孩子年龄合适的,都在往这儿赶!」
年轻人点点头:「大爷,您家里有年龄合适的孩子吗?」
一提起这个,大爷立刻就来劲了:
「嘿嘿,我孙子已经测出有习武的资质,可以进石川大学!」
年轻人笑着又吃了一颗糖葫芦,朝大爷拱拱手:「那可真是恭喜了啊。」
「哈哈哈哈!」
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学费吃紧吗?」
年轻人又问了个有些敏感的问题。
大爷脸上笑意不减,自豪地说道:「我儿子在省城的城卫大队当兵,这些年也有点积蓄,加上老头子我还没老得走不动路,能赚点钱补贴家用。全家人努努力,还是能供我孙子读完大学的。」
年轻人朝他竖起大拇指:「厉害厉害。」
「哈哈哈。」
大爷又一阵大笑。
笑过之后,他忽然感慨道:
「说起来,我儿子当初能进省城的城卫大队当兵,还是托了明新变法的福。」
「哦?」
年轻人似乎来了兴趣,「大爷,能给说说吗?」
大爷笑了:「也没什麽不能说的,变法之前,想进咱们省城的城卫队,得走后门,有关系,普通老百姓根本想都别想!后来变法开始,要大量裁剪各地的驻军,很多地方的城卫队都被查出吃空饷,咱们省城的城卫队也不例外,被查了,不少大人物都倒了霉。
后来咱们省城的城卫队几乎是重建了一次,且这次把徵兵的机会放了一部分给普通百姓,我儿子身体不错,运气好,被选上了。
也多亏了他能得到这样一份工作,这些年才能养活咱们这个家。」
大爷说完这段往事,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道:
「听说那位叶首辅下狱了,最近几个月,很多人都在骂他。老头子我就是个市井小民,不懂什麽国家大事,只知道做人得懂得感恩,咱们一家老小,全都仰仗当年那场变法才得以活命,现在才有机会供我孙子去上大学。我不知道那位叶首辅到底是什麽样的人,反正在我老头子心里,他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这些话,这几个月一直憋在大爷心里,现在说出来,感觉好受多了。
大爷看向一旁的年轻人,发现对方有些怔怔出神。
「大爷,再来一串糖葫芦。」
年轻人突然说道。
「行啊。」
大爷又取下一串糖葫芦递给对方,眼看对方要掏钱,他大气地说道:
「今天心情好,这串送你了!」
年轻人一怔,接过糖葫芦,没有吃,也没有递给身旁的女子,而是拿在手里看了许久。
片刻后,他抬起头,很郑重地对卖糖葫芦的大爷说道:
「谢谢,这串糖葫芦很甜。」
大爷听得莫名其妙,你都没吃,怎麽知道很甜?
「谢什麽啊,小事,小事。」
大爷摆摆手。
随后年轻人和女子就离开了。
云海之上,李飞和宁青曼御空而行。
李飞手中还拿着一串糖葫芦。
宁青曼扭头看了一眼,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