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0章 这不天选牛马嘛!(1 / 2)

加入书签

「这一份答案,好像说得挺不错的。」

听到马三宝的声音,朱允熥饶有兴趣地抬了抬眼皮,道:「这麽快?你这手气还挺好的。」

他知道马三宝听懂了自己之前的解释,以马三宝的脑子和机灵,他说不错,基本就是答到点子上了。

所以朱允熥心中也带着些惊喜。

马三宝挠了挠脑袋,嘿嘿一笑,诚实应声道:「回陛下的话,也不能说是运气。」

「毕竟奴婢也算是知道第一道考题的皮毛答案,筛选答卷的时候看这份答卷对于第一道题的见解不错,便将其放在最上面,想来至少会比旁的更符合陛下的心意些。」

「不过陛下您先看了朝官们的那一沓答卷,嘿嘿。」

「只是奴婢之前对第二道考题一窍不通,便也不敢贸然和陛下格外提一嘴了,如今得了陛下指点,这才看得明白,此人倒是才华不赖。」

马三宝一边回话,一边看着自己手里这份之前拿捏不准的答案,忍不住赞道。

同时也在心里暗暗感叹了一句:「此人日后,只怕前途无量了!」

旁人不知道朱允熥的意图,甚至许多人还真就单纯把这两道考题当做什麽「灯谜」一样的东西看待,可马三宝替朱允熥亲自操刀其中细节,自然知道自家主子心里的主意。

听到马三宝这麽说。

朱允熥当即撇了撇嘴,把自己手里这一篇又臭又长的答案嫌弃地往旁边一丢。

吐槽道:「朕还想着先看看他们那些所谓「饱学之士」们的看法和见解,可朕忘了这些文科生最大的本事了。」

对自家主子这一句莫名其妙的吐槽,马三宝却是听不懂了:「文科生?最大的本事?」

这时候可没什麽文科理科的。

朱允熥也没多解释什麽,只接着吐槽道:「朕说他们写的字儿太多,偏都没在点子上。」

理科生做题目不会,那就是不会,卷面是空的。

文科生嘛……总是擅长长篇大论,就算不知道答案,都能给你卷面上写得密密麻麻混点友情分嘛。

现在他手底下这一沓答卷就这麽个情形。

当然,朱允熥也就想起来,这麽随口一说。

他现在还是对马三宝手里这份答卷更感兴趣,转而看向马三宝问道:「此人叫什麽名字,拿过来朕看看。」

虽然此人的答卷在「非朝官答卷」那一沓里面。

但朱允熥是透过几百年以后的眼睛来看,谁知道这就不是什麽熟人了?说不准还是永乐朝朱老四的得力臂膀呢。

马三宝一边起身一边道:「不是什麽有名气的人物,如今是太学的学生,叫做……夏原吉。」

这名字现在不响亮。

可对朱允熥来说却不陌生,一边接过考卷,笑着吐槽了一句:「呵!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啊。」

夏原吉。

这时候虽然还只是国子监(太学)的一个学生,身上无官无职的,可是……

历史上,到建文朝他就做上户部右侍郎了。

Judy篡位成功之后没多久,直接当上了户部尚书,不仅仅永乐朝的户部尚书,而且是历任明成祖朱棣丶明仁宗朱高炽丶明宣宗朱瞻基三朝的户部尚书。

都不必提他的履历,光看他能如此稳定屹立不倒,就完全足够说明其能耐了。

至于生平履历上……

全面负责国家财政长达二十馀年,支撑了永乐帝迁都北京丶五次北征蒙古丶郑和下西洋丶疏浚大运河丶编修《永乐大典》等耗费巨大的工程和活动。

赋税丶漕运管理丶疏浚运河丶管理盐法丶钞法……

说起来可就一下子说不完了。

换句话说。

这不天选牛马嘛!

其实,「夏原吉」这个名字,一早就在朱允熥的预算之内,只不过当下时期,许多事情没有铺展开来,傅友文这个户部尚书也还够用。

之前等着朱允熥忙的事情海了去了,又腾不出手。

夏原吉的年龄不算大丶阅历不算深厚,人都还在国子监当学生,朱允熥自然也不至于大费周章地把他直接从国子监里提溜出来,硬给个职位什麽的——没必要,而且没名没分的还惹来麻烦和口舌。

不过现在既然有「开乾元年彩头」这麽个说法在。

把他划拉上来也就有说头了。

马三宝看到朱允熥对自己口中这个名字的反应,一边递上手中答卷,一边讶然道:「陛下曾听过此人?」

「算听过吧。」朱允熥接过夏原吉的答卷,不咸不淡地道了一句,至于怎麽听说过的,那他就不好说了。

马三宝心中的惊骇顿时更甚。

暗道:「此人当真有大运道啊!不仅答题答到陛下心坎儿上去,连名字都曾被陛下听闻!」

他心中骇然之时。

朱允熥则已经开始认真地看了起来:【草民虽不知陛下所言「通货膨胀」为何意,然……陛下驳回增发大明宝钞一事,实乃圣明之举!草民私以为……】

答案开篇,就把朱允熥驳回傅友文提案的事情给吹了一遍,可朱允熥只从其中措辞便却看得出来,这一发彩虹屁,夸得是真心实意的,也是真正认同朱允熥做法的。

因为夏原吉这份答卷里,完全没有他之前看过的其他答卷里面那一份……一板一眼的迂腐气。

言语之间,笔迹上的龙飞凤舞,更是看得出他写这份答卷时候的激动心情——仿佛在诉说着自己心中所想被人认同的喜悦。

其中更是列举了「大明宝钞」自发行以来,历年购买力逐渐下降的实际数据。

关于第二道题目,虽然说的不算完全对,却也搭上了不少边儿,说得也实实在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