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2章 221清白(1 / 2)

加入书签

第462章 221清白

五月二日,过山峰开站营业。

这一次,它在华夏时间的周日下午3点袭击了雷诺,也是今年第二次把魔爪伸向车企。

巴黎时间正是阳光明媚的上午9点,但来自全球最知名空头之一的做空报告迅速搅扰了当事方以及关联方的周末好心情,不得不临时加班或开会。

雷诺汽车是在巴黎交易所上市,入选了法国基准指数CAC 40并被归类于法国股权储蓄计划PEA的标的股,本身既有法国政府的持股,也很受法国本土及国际基金的配置青睐。

如此一家法国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它被指责排放造假,一旦成真,无疑既是行业丑闻,也会造成股市震荡。

巴黎交易所周日休市,而且,因为周六是五一劳动节,它还安排了周一补休,股市会在周二才开盘,所以,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来弄清楚事情的真伪。

在这一点的时间安排上,过山峰似乎总是显得很贴心。

早就有媒体注意到了这种习惯,经过分析认为,正是由于过山峰对于目标事实的强烈信心,所以才相对的不打突然袭击,不使用模糊不清的消息来造成恐慌,只以事实来说话。

至于这次的事实是什麽样……

作为被过山峰攻击的目标,没有比雷诺汽车反应更快的了。

仿佛是过山峰上一秒刚发报告,下一秒就有来自雷诺汽车官方回应——雷诺是清白的!

还有比董事长更能代表企业官方的人选了吗?

戈恩不仅掷地有声地及时回应,还是当着日本电视台的直播而给出的反馈,这几乎就立即随着过山峰的做空报告而迅速的传阅到了大家的面前。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欺骗永存。

——雷诺是清白的!

单看迅速呈现在网际网路上的文字,似乎是戈恩自信的互怼。

然而,作为当事人,戈恩自己坐在回公司的车上已经有点后悔说这句话了。

不应该回应,就不应该回应啊……

这麽匆忙的应对很可能存在不妥当的地方。

戈恩脑海中的思绪混乱,强自镇定下来之后再想着突如其来的袭击,竟然有种生理性呕吐的难受。

很快,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掌门人回到他的办公室。

短短一会,手机上已经陆续有了不少来电,包括办公室的座机也有跨洋电话,秘书更是收到来自巴黎丶柏林丶纽约乃至东京本地的媒体采访请求。

戈恩对此视而不见,只粗暴的让秘书和副总裁都离开办公室,就下达了一个命令——上上下下都不能接受采访,也不能对外透露情况,推开所有来自外界的话筒。

秘书一声也不敢吭的迅速离开。

来自日产的副总裁村山纲却在即将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忍不住询问情况:「戈恩,雷诺汽车在排放上存在问题吗?」

戈恩不耐烦的指了指门。

村山纲的目光往下垂,但还是追问道:「雷诺真是清白的吗?」

戈恩不会说日语,这时候却极其流利又愤怒的说道:「八嘎!」

他怒视村山纲,再次指门。

村山纲知道掌门人是不会日语的,虽然是第一位当上日本汽车公司最高领导的外国人,但戈恩领导日产之后就强烈要求日产的工作语言从日语变为了英语,然而……这时候却是一声暴怒的辱骂。

他自觉受辱却不敢坚持,转身离开办公室。

外面有在等着的三菱副总裁丰臣锐,瞧见村山纲便立即投来询问的目光。

村山纲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你认为雷诺到底有没有问题?」丰臣锐把话问出来。

村山纲的眼神闪烁,沉吟片刻后答道:「或许没有。」

丰臣锐的眼神也跟着这样微妙的回答而闪烁了。

他和村山纲是老朋友,当年有在日产共事的经历,如今因为三菱被收购在汽车联盟重聚,迅速的走在了一起。

只是,三菱并不像日产那样更加心甘情愿的被戈恩领导,实在是被过山峰袭击,又在戈恩舆论施压与游说之下才勉强结合在一起。

如果是彻底压服也就罢了,但……

说到彻底,就算日产被戈恩拯救又领导这些年,内里也还是有情绪的。

尤其今年,日产的内部声音更明显。

2月份的时候,法国通过了一项《Florange法案》,核心内容是赋予长期持股的股东双重投票权,目的是强化政府在战略产业上的控制权。

这个法案直接强化了法国政府在雷诺·日产联盟里的话语权,对于日产人来说,就是日产汽车会更容易受到法国政府的干预。

戈恩是在雷诺汽车里发迹,毫无疑问的会有所倾向。

他在舆论里有着创造「戈恩奇迹」的光环,接采访,写着作,受追捧,说哲学,上节目,但这位是在弑杀日本传统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成功。

戈恩一上台就减少了一半的零件供应商,卖掉所有非汽车相关产业,而为了快速盈利,他裁撤了2.1万的日产雇员,这和日本潜规则的终身雇佣制无疑是背道而驰。

丰臣锐和村山纲老友重逢,多有喝酒,也曾听见对方醉醺醺的感叹——「戈恩的风光是用上万个日本普通家庭的破碎所堆出来的!」

不仅是过去有如此积攒的不满,如今汽车联盟里的利润分配也在暗地里存在声音,没有日产强的雷诺却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很难说得上公平。

丰臣锐走在村山纲的身边,随着他一起走进办公室。

村山纲没有问老朋友为什麽跟着进来,只是拿充满火焰的眼神去看他。

丰臣锐的喉头滑动,提到一个近期都知道的消息:「听说法国还在酝酿提高对日产的持股比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