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0章 一掷千万(2 / 2)

加入书签

司马懿则插话道:「天家嫁娶,本为国之大礼。太后让九卿来送,倒也合乎礼节。不过既然宗正求见,许是有其他事情也说不定。」

「宗正能有什麽事情?」曹睿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片刻之后,当曹恪入内行礼后,曹睿脸上的笑容也随之消失了起来。

「少府不给你钱?」曹睿皱眉看向曹恪:「宗正先入座吧,慢慢说。朕在邺城的时候亲下过旨意的,吕虔怎麽会不给你钱?」

曹恪缓缓坐在了离曹睿最近的一把椅子上,坐在侧面桌案后的司马懿丶卫觊二人看了看曹恪,又互相对视一眼,转而继续埋头看起文书来了,并未插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曹恪小心说道:「陛下从营州回军之时,曾在邺城下旨,许诺曹准等人或是迁居洛阳,或是移到各处郡治安家。到洛阳的曹氏族人倒是好说,有些人在洛中本就有宅院,还有些人家资颇丰,购买新宅也非难事,但那些要去外州居住的人,就拿着陛下旨意,找到臣这里来要钱。」

「臣忝为九卿之一的宗正,曹氏宗族的事情,臣总是躲不开的,说来说去,具体执行和受埋怨的也都是臣一人。」

曹睿微微颔首:「朕在听,你接着说。」

曹恪言语间有些犹豫:「臣与一众族人,为这件事情商讨了半月有馀。就拿洛阳城中来说,寻常百姓的一处宅地,虽说比桓灵时便宜了一半还多,这都要五万钱以上了,而稍微阔一些丶好一些的宅院,就要十万丶二十万钱以上。」

「各州富饶与否并不等同,臣就拿凉州郡治武威和幽州蓟县来说,寻常宅院不过一万丶两万钱,好一些的也不过五万丶八万。族人们却难以满足,纷纷拿着洛阳城大户宅院的标准来说,还要再置办些地和产业,每一户就要一百万钱。」

「一百万钱?」曹睿简直气笑了,双手放在桌案上,话语中略带愠怒:「一户要一百万,朕自己到许昌来住,把北宫的房子都给他们好了!宗正为朕去问一问,他们想不想住进北宫里去!」

曹恪摇头叹道:「邺城曹氏族人约八十户,有这种念头的约有五六十户。按照此前陛下的说法,谯县的曹氏宗族也按此法处理,虽说谯县宗族中人还未反馈此事,但按这般算下来,恐怕至少有一百馀户。按着一百万算下来,少说也要一万万钱。」

「这麽多数额,臣去找少府商量的时候,吕子恪差点没把臣给撵出来。而且吕子恪还说,少府也没钱了,本月纳妃之事要用聘礼,五名嫔妃,每人纳聘就用了一百万钱丶五百匹绢丶二十匹马,合计约值一千万钱。」

「这……」眼见回旋镖扎到了自己身上,曹睿不禁有些咋舌:「朕只让太后去办此事,具体钱数朕倒没有留意。」

「司空。」曹睿抬眼看向司马懿:「卿每年俸禄和封邑,一年能得多少钱?」

司马懿轻吸了一口气,略显无奈的抬起头来,拱手答道:「陛下,臣身上领着司空和尚书右仆射二职,两份俸禄,算是一万二千石。自丧乱之后朝廷在许昌重立,到黄初丶太和年间,中枢官员俸禄一直都是实发五分之一,臣大略实收两千四百石的俸禄,按四百钱一石来算的话……」

卫觊在旁咳了一声:「四百钱一石的是粱米,黍米按三百钱算。」

「臣一年俸禄就算七十二万钱。」司马懿瞥了一眼卫觊,而后又看向皇帝:「臣封邑三千二百户,每户封邑按二百钱算,臣每年可得约……」

「一百三十六万钱。」曹睿抢先答出了数字。

司马懿连忙补上了一句:「陛下,臣家中其实所得没这麽多。封邑有灾或者遇事,这钱按惯例都会少收许多,平时也会捐出些许。而且臣家中人口实在是多,温县族中还有宗族要接济,臣又给温县县学出了一半的钱。」

「你应得的钱,朕没有在质问你。」曹睿轻哼了一声。

曹睿转而看向曹恪:「这麽说,朕纳五个嫔妃,就花了三公十年的俸禄?」

「二十馀年。」或许是出于民部尚书对数字和俸禄的敏感性,卫觊在旁补上了一句:「寻常三公并无这麽多封邑。」

曹睿叹了口气:「朕记得太和元年之时,每位嫔妃的聘礼也不过三十万钱。孙昭仪是孙权之女,为了不堕朝廷颜面,聘礼送去了约三百万钱,这才九百万,不到一千万。当然,孙权还回来的嫁妆和礼物要更多,他贿赂朕嘛,朕纳孙昭仪反倒还赚了。」(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