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2章 魏吴接战(2 / 2)

加入书签

「子璜,你,哎!」步骘重重的叹了口气。全琮乃是吴王下令统领汉水以北战事之人,他这个右将军也要受全琮节度。全琮已经下令,他还能做些什麽?只能听命作战。

步骘转身拨马便走,没有一丝停留。步骘此人也是积年重将,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眼见魏军军阵愈来愈近,战事也正式开启。依照全琮的军令,左侧步骘部与右侧潘浚部各六千人,在齐射了两轮箭矢后,齐齐向北面的魏军进发而去。

而全琮与北面的徐庶,二人不约而同的把控着中军不动,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士卒的喊杀声嘈杂的结合在一起,震耳欲聋,在旷野上向远处传播。等交战声传到樊城城头丶传到城上的魏将逯式耳中之时,只变成一阵模糊的噪音。

「将军,中军要不要动?」参军秦晃立在全琮马前,小心问道。

全琮目光还在眺望着西北丶东北两处战场,头也不回的说道:「蔡声丶朱据二人列阵完毕了吗?」

「回将军,蔡丶朱二将已经列好阵势了。」

全琮微微颔首:「我观潘将军处似乎优势些,让蔡声朝中军靠拢。命朱据去出发去援潘浚!能做至尊的女婿,也该到他建功的时候了。」

「是。」秦晃小声应道:「那吴将军所部又该如何分派?」

全琮道:「他不是在我南边吗?让他接着原地戒备,防着樊城内的魏军动弹。」

「遵令,属下这就安排下去。」秦晃拱手应道。东侧的潘浚所部更有优势,那就让身后的朱据继续压上扩大优势,这也是用兵的正理。

全琮在作出分派之时,北面魏军阵中的徐庶与牵招二人,也在镇定讨论着战局。

「文岱部有些不稳。」牵招看向徐庶说道。

徐庶微微摇头:「文仲业的儿子,领着四千中军,倒还不如申耽的六千郡兵得力。我看赵伯然和夏侯俊林给文岱的这个偏将军,都有些不值当了,给他个校尉就足够了。」

牵招叹了一声:「那还能如何,难道元直要撤了他的偏将军吗?虎父犬子,朝廷也只会看在文仲业这些年的功劳上,认下他这个军职的。」

徐庶与牵招二人是在阵前说话,文岱本人若是听到此语,只会为自己叫屈。

文岱在东,与他对面的吴将乃是潘浚。四千外军对阵六千吴国中军,微微下风已然不错了。

而西面的申耽足有六千州郡兵,与申耽接战的吴军步骘部,麾下所统的六千交州兵,与潘浚所部的战力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只不过在单向透明的战场上,并没有人会体谅这些。哪一处战线不稳,就是哪位将领的责任。

徐庶点头:「朝廷大臣所求的恩荫,不就是为了用在这种子孙上吗?」

「传令!命卫先丶赵固二将向东支援文岱。告诉他们两个,让赵固在文岱身后立住,卫先从西面侧翼帮文岱顶住吴军。」

「是!」

背插红旗的传令兵策马而出,朝着卫丶赵二校尉的阵中驰去。而一旁骑马立在徐庶身后的校尉卫胜,却完全不敢插话半句。在这种级别的会战上,卫胜此刻的心脏已经悬到嗓子眼里了。

虽说卫胜也是中军出身,可他昔日在武卫营中,只是一名统领千人的司马,对临战之时的军略并不精通,转到文聘的江夏后,这才做了两千石校尉。而文聘的功劳,也多是在依托城池防御时取得的,野外会战的次数更是不多。

此刻在卫胜的眼中,镇定自若的徐庶与牵招二将似乎身形也更加伟岸了起来。

传令兵走后,牵招笑着看向徐庶:「怎麽,元直这是要给吴军卖个破绽吗?」

徐庶不置可否的摊了摊手:「且试一试吧。吴军如何应对,就非我能预知的了。」

樊城以北五里之处,魏吴两军的东西两翼已然接战。而城头之上的逯式见状,也急忙朝着身旁的参军孙恪吩咐了起来:

「孙参军!速速将城中能战之兵都集结起来,除了城头上留着的,还能凑多少人出城逆战?」

「禀将军,应能凑出一千六百人来。」孙恪毫不迟疑的答道。

「一千六百人吗?足够了!」逯式喊道:「让他们到北面内候着,本将稍后率着他们突袭!与他们说清楚了,大魏的援军来了!」(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