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9章 援护樊城(1 / 2)

加入书签

「这……」赵俨拽过身后侍立着的一名参军,沉声说道:「去将隐叔平请过来,速去,勿要耽搁!」

「遵令!」参军接令后跑步而行,不多时,隐蕃就匆匆上了城头。

「见过赵公丶牛将军。赵公可有事寻在下?」隐蕃从容问道。

赵俨还没开口,性子更急的牛金便直接说道:「叔平,吴军阵中为何会有发石车?你从孙权军中而来,知道此事吗?」

隐蕃苦笑着拱手回道:「将军,在下居在吴国的时间不过数月,哪里能接触到这种事情?能知道孙权大体上的动向丶知道东吴官员将领细情,已属不易。」

牛金咂了咂嘴:「那就奇怪了。历来只有大魏用过发石车,上一次在战例中听到发石车这三个字,还是张征西前年在秦州攻诸葛亮的时候。」

「诸葛亮?」隐蕃皱眉问道:「将军是说,王师在太和二年攻蜀之时用过发石车?有没有一种可能,蜀军得了大魏发石车的样子?」

「这我如何得知?」牛金刚要解释,一旁的赵俨伸手拦住了牛金,开口说道:

「此事老夫知晓前后细情。枢密院文书中写的清楚,张合在赤亭河谷中攻诸葛亮之时,蜀军一路败退,不应得了大魏的发石车。」

隐蕃摇头道:「蜀国与吴国结为同盟,但吴国从未用过,而最近一次见过大魏发石车进攻的,就只有蜀国的诸葛亮了。」

「此人智谋机巧之名,武昌城中人人皆知。许是诸葛亮仿照着大魏发石车的功能,自己在蜀地造了出来,并将制造方法给了孙权?」

赵俨微微摇头道:「以老夫来看,事情说不得就是叔平说得那般。此前数日并未听说过吴军起发石车,逯式在樊城中驻守,恐怕要愈加难了。」

襄阳城中的赵俨丶牛金丶隐蕃三人,隔着一条汉水,三言两语之间竟将事情推算得八九不离十。

不错,发石车的制造方法,正是由诸葛亮新制而出,由使臣蒋琬作为礼物,从白水带给孙权的。此前数日攻樊城并无太大进展,逯式抵御的也尽职尽责,多亏是仪提醒,孙权这才记起此事。

「城头危险!将军勿要上去了!」樊城之内,参军孙恪拽住了顺着台阶走向城墙的逯式。高声说道:「吴军石弹齐发,城头正是被攻的紧要之处,万万不要闪失了,全城将士的性命,可都系于将军一人身上!」

此人虽也姓孙,却和富春孙氏毫无干系。魏国也有姓孙的臣子,现任兖州刺史孙资丶中军将领孙礼就是例子。

逯式冷冷的回头看向孙恪:「若我为将军都不敢亲上城头,士卒们如何敢守?我的命是命,他们的命就不是命吗?松手,勿要再说了!」

孙恪看着自家将军的一脸凶相,无可奈何的松开了手,随即说道:「今日还要再燃烽火吗?前几日每日巳时都燃,却一直没有等到救兵来到。」

「接着燃!」逯式恶狠狠的说道:「申耽小儿居在新野,十馀日了,就算他爬也能爬到了,却还不来救。我且看他要拖到什麽时候!」

就在逯式心态大坏,亲冒矢石站在城墙上鼓舞士气,以免吴军趁虚而上时,北面十五里处的邓县城中,徐庶终于等来了从江夏至此的文岱部。

文岱所部万人,皆是大魏外军,战力比申耽手中的州郡兵要强上许多,而这就是徐庶在邓县坐守等来的援军,也是一支可以改变樊城战场形势的军队。

伴随着不断查探消息,整个战场的形势在徐庶眼中,已经渐渐清晰了起来:

从襄阳上游的山都,到襄阳回弯处的鱼梁洲,百馀里的河道尽在吴军的控制之下。此外,吴军还在淯口处修建坞堡以逸待劳,樊城之外的吴军还在猛攻城池之中。

黄初三年,大魏数万军队由曹真丶夏侯尚丶徐晃率领攻江陵,朱然借着五千人尚能在城中坚守半年。虽说樊城小了些丶破了些,城外吴军也多了些,坚持二十天总是没有问题的。

没错,徐庶心底里给逯式的期限,就是二十天。若逯式领着五千兵,连二十天都守不住,那此人之无能,可以活该去死了。

这个期限,是徐庶在计算了使者来往所需后,得到的许昌牵招部到来的时间。而文岱的外军万人,却可以让徐庶胸中的谋画,早几日开始实施了。

「文将军,还请节哀。故后将军是国之干臣,想来朝廷定会抚恤谥封,使其生荣死哀。」徐庶在邓县城外初见文岱之时,肃容躬身行了一礼。

文岱知道,徐庶此礼不是行给自己的,而是行给刚刚故去的大魏后将军丶文聘文仲业的。身为文聘长子,文岱当即跪地拜了一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