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筑垒敌前(2 / 2)
「实攻?你们昨日不是说濡须一时难以攻下吗?」曹睿的神情有些无奈。
司马懿说道:「臣等昨日仔细研判了一下,濡须昔日难攻之情,与当下似乎有些不同。」
「怎麽不同了?」曹睿追问。
司马懿轻咳了一声:「曹子孝昔日攻濡须时,因老病而多误。彼时吴国有将军朱桓在濡须驻守,此人在太和元年之时,已经被王师在皖城阵斩了。如今孙权又带精兵攻襄樊,濡须兵力必然疲弱。」
「如今在扬州,陈司徒可用的外军将近四万,扬州可用的州郡兵亦多,加之有屯田民可应徭役,足以支撑多处作战。濡须东北沿江的羡溪丶历阳等处,也是吴军必救之地。还有贾梁道在皖口,也可以出兵渡江。
曹睿道:「朕听明白司空的意思了。所谓中策就是借着人多,分散般的撒出去,引得吴兵处处防守。而扬州外军之主力,就可以乘机来攻濡须了是吧?」
「若能偷成濡须,也就成了。若偷不成濡须,那就在濡须北面留两处营寨,也算没有白来,是这样吗?」
司马懿尴尬一笑,道理是这麽个道理,可从陛下的口中说出,却怎麽都有些不中听的感觉:
「陛下圣明。」
曹睿微微摇头:「下策呢?」
司马懿从容道:「下策为弃濡须而不顾,从皖城出兵向西,攻取吴国之蕲春郡,使大魏江北的庐江与江夏二郡,得以连成一体!」
「你们这个说法,倒是出乎朕的意料了。」曹睿摸了摸下巴,眯眼沉思了起来。
最⊥新⊥小⊥说⊥在⊥⊥⊥首⊥发!
简而言之,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孙权在长江以北仍有许多领地。
就拿扬州来说,太和元年之时,大魏取了扬州在江北取了最西端的庐江郡,皖城和皖口就在此地,现由镇南将军贾逵驻守。
而西边的荆州,荆州在江北的最东之处,乃是文聘所在的小半个江夏郡。
江夏郡和庐江郡中间夹着的区域,就是仍属于吴国的蕲春郡。蕲春郡如同一个钉子一般,钉在了江夏文聘和庐江贾逵之间,使二人的防区不得接壤。
从地理上来说,蕲春郡所辖的区域是大别山以南丶长江以北的狭长地带,陆路上离荆州的新野丶扬州的合肥都是最远,被孙权借着大江之利而夺取。
司马懿看着思索中的皇帝,开口道:「臣与刘枢密之所以将攻蕲春列为下策,其实是因为此策最为难行。」
「朕知道。」曹睿淡定说道:「蕲春离大魏最远,却离吴国的武昌最近,就在孙权的嘴边上,他什麽时候想从武昌来攻,大魏想救都是来不及救的。」
「那你们为何还要作此提议?莫非是凑数不成?」
司马懿见到陛下的态度略淡了些,于是连忙解释道:「此事虽难,却并非不能行。」
「此前大魏未取皖城之时,皖城不是也离寿春最远吗?可陛下让贾逵带着两万人驻在皖城,数年经营下来,城高而粮多,吴军并不敢犯。」
「朕明白了。」曹睿笑道:「攻蕲春郡可以,守蕲春郡难。你们这是在给朕提前说明呢吧?说吧,你们觉得若能守住蕲春,要多少兵力?」
「三万!」
司马懿用手伸出三根手指来:「需大魏以一忠臣良将,统三万之兵,方能据守蕲春丶应对吴军而无虞!」
曹睿轻叹一声:「且不说这三万兵从哪里出,这种人才,朕又该到哪里去找呢?此前有个允文允武的贾逵贾梁道,朕把他放到皖城去了。如今哪里还再有一个贾梁道,能让朕放在蕲春呢?」
曹睿说话之时,司马懿的表情就已经有了一丝怪异。而曹睿话音刚落,枢密右监刘晔就拱手应道:
「扬州之事是臣之建议,若陛下实在没有人选,臣刘晔愿为陛下驻守蕲春!」
曹睿嘴角微微撇了一下,抬眼看向刘晔:
「朕不准!」
刘晔愈加尴尬了,拱了拱手:「是,臣遵旨。」
曹睿轻声说道:「不是说你不能领兵,而是濡须是大魏入江之本,取一蕲春,又不能在此渡江,于大魏有何益处呢?」
「拟旨意吧。」曹睿伸手指了指刘晔:「替朕问一问陈司徒,你们二人的上策和中策,他愿意执行哪一策。接旨之内一个时辰,就从二条计策里选一侧,让信使将结果带回来!若他选好了,朕准他即刻开始调兵行动。」
「谨遵陛下旨意!」司马懿与刘晔一同站起,躬身行礼。(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