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0章 道阻且长(1 / 2)

加入书签

翌日清早还不到辰时,曹睿刚刚梳洗完毕丶来到了书房之内,内侍就禀称枢密右监王昶到来。

曹睿点头,看向内侍官毕进:「问问王文舒吃饭了没有。吃了就在外面候着,若是没吃,进来赏他一份。」

不多时,毕进领着王昶一同走了进来。

曹睿抬头看了王昶一眼,淡定说道:「入坐吧。毕进,给王右监端来一份。」

王昶躬身一礼:「谢陛下赐膳,臣已经用过饭了。」

「怎麽,坐不住了?」曹睿一边用象牙箸夹起一片肉脯,一边问道:「昨晚大将军传来的关西军情,你与王伟台如何想的?」

王昶拱手道:「臣昨夜与王左监议论,正要寻满将军通禀之时,就收到陛下口谕,因而按住了此事。」

「臣二人以为,既然西边有警,今日出兵的分派是不是要再考虑一番?」

曹睿放下象牙箸,略带疑问的看向王昶:「诏令都发下去了,你想怎麽考虑?不打了回洛阳,还是向西边用兵?」

王昶道:「是不是让羽林右军到长安待命?骑军离战区近些,也好方便调派。」

曹睿轻叹一声:「今日你与朕当面说话,朕也就顺便提醒你一个缺点。」

王昶有些纳闷:「还请陛下示下。」

曹睿道:「王卿在枢密院一年多,做事得力做人得体,朕大体上还是满意的。不过,你有时做事太过于追求完美,事事严控细节,而且信不过同僚。」

「左监王伟台在枢密院还有多少声量?朕早就听人说,王右监在枢密院,是如『录枢密事』一般的权重。」

「臣不敢!」

面对皇帝如此说法,王昶只得下拜请罪,口中说道:「臣只是忠于职守,未敢有丝毫懈怠,并非要有揽权之心。」

「起来,回到座位上去。」曹睿轻轻用手叩了几下桌案:「朕没有问罪的意思,听朕说完。」

「遵旨。」王昶深吸一口气,转而坐下,胸膛略微起伏着。

曹睿道:「做事细致当然是好事,也要讲究大的方略。就拿此番诸葛亮进犯阳平关一事来说。」

「去年四月诸葛亮来攻沓中,大将军丶张儁乂丶陆伯言三人不是配合的不错吗?」

「阳平关的险要地势没有变,蜀国的国力没有增加丶将领没有变更,大魏在关西的军力甚至还有所增长。关西对蜀地,已然足够,并不需河南再行支援。」

「朕信得过关西众将,王卿也多相信他们一些。遇到大的军情,还是先从整体考虑为好。整体无虞,那就要相信他们。不要因为自己可以做事,就一定要去做些什麽,以求心安。」

「就像朕信任满宠与你治理中军一般。你们不是做的很好吗?」

王昶起身施了一礼,轻叹道:「陛下真是将臣说透了。臣现在思及自己的性格,与陛下说的并无二致,确有些不妥。」

曹睿看向王昶:「枢密院是新官署,也是朕做的一项改变。朕当时点了你负责,就是对你有大的期望,让你好生历练打磨一番。」

「王卿知道自己的性子和谁有些像吗?」

王昶有些困惑的问道:「和谁像?」

曹睿笑着伸手指了指西南方向:「和蜀国的诸葛孔明有些像。」

「臣丶臣……」王昶有些惊讶的看着皇帝,想说些什麽,却说不出来。

曹睿轻笑几声:「朕是说你有宰相之才。如今大魏没了丞相,说不得你日后能做到阁臣。」

「好了,朕不与你多说,即将点将开拔,朕也要见一见将军们了。你且回去给大将军回信,然后告知朕伐辽东之事。」

王昶拱手应下,补充道:「枢密院和尚书台的位置是不是也要告知一下?」

曹睿摆了摆手:「不用,让他发信到洛阳好了。」

「枢密院丶尚书台先随朕到邺城,然后再论其他。」

「遵旨,臣告退。」王昶行礼后缓缓离去。

……

由于中军各部的目的地并不相同,因而行军路线也多有差异。

牵招率领武卫军驻在许昌,因而只是亲来送行,不涉及行军移营之事。

程喜的羽林右军返回洛阳,乃是先从许昌向西走,经摩陂丶广成关北返,也如牵招一般前来送别。

剩馀的两万骑兵和一万步卒,均是随皇帝一同北上。经许昌丶鄢陵丶开封丶浚仪,在白马渡过黄河,再经黎阳丶内黄前往邺城。

临行前,许昌城东郊的校场之内,曹睿骑在御马之上,看向牵招丶程喜二人:「你们二人驻在许昌丶洛阳,非大事不可轻动。」

「如今朕带着尚书台丶枢密院一同前往河北,你们二人暂归尚书左仆射卫臻丶卫尉董昭二人统领,安定后方亦是功劳。」

「朕此番北上,一年左右必返。勿要负了朕望!」

牵招丶程喜二人齐齐拜倒在皇帝驾前:「臣等谨遵圣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