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章 「相公真神人也!」(2 / 2)

加入书签

如此一来,朱寅平叛之后功劳就更大。就算不能平叛,最多也只是贬官。

政治的微妙和凶险,可见一斑。

朱寅安排好这些,才率军继续追击叛军。

六千骑兵洪流一般前进,激起漫天尘土。不远处的民户和军户都不禁驻足而望。

等到大军走远,不少百姓就赶紧冲到官道上拾马粪。大军所过一路马类,可不能浪费了。

四月二十一,辰时初刻。

朱寅率军来到了贺兰口,忽然想起贺兰山岩画就在附近啊。

要说贺兰山的神秘岩画,并非后世考古发现,而是早在南北朝就为世人所知的存在。

郦道元《水经注》就曾经有过记载。

朱寅举起望远镜,果然见到山口的北山壁上,那个后世着名的「太阳神岩画」。

这是一副太阳人脸。后世考古学家说,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附近的石壁上,还有成千上万的岩画。都是贺兰山先民的杰作,有祭祀丶战争丶鸟兽丶图腾丶交等等主题,古朴大气丶造型优美,又充满着古老幽远的神秘气息。

朱寅有点恍惚。这是他第二次看到贺兰山岩画。第一次已经隔了四百多年的时光了。

记得他还在岩画前,和小黑留过影。就在那着名的太阳神岩画之下。

小黑看到这熟悉的一幕,忽然竖起耳朵,盯着那幅岩画。

它肯定见过,来过!

可周围的一切却又不同了。究竟为何不同,它也不知道。

直到走出好远,朱寅和小黑还一起回头,看向那个曾经拍照的地方。

朱寅眸中满是感慨。小黑眼中却满是迷惘。

当天午时初刻,朱寅追到了镇远关所在的旧北长城。

朱寅等人看兵部绘制的《九边图》,知道贺兰山从南到北一共有三十六处「寇路」,也就是东西通向的山口。

自古以来,西北游牧民族就是通过这三十六条天然山口峡谷,侵入宁夏。

镇远关之北,有大武口丶红口子丶王口丶归德口丶韭菜口,汝其口等十几个山口。

根据情报,叛军是从大武口进山。

明军过了镇远关,又奔驰数十里终于到了石嘴山的星湖海。

但见美丽的星湖海边,满是凌乱的脚印和战马的粪便。

湖边的青草光秃秃的,全部被叛军的战马啃得精光。

昨晚,叛军就扎营在此。

朱寅不禁勒马,举起望远镜看向湖畔的一座小山坡。但见小山坡之上,

还有临时搭建的石头「宝座」。

可见,昨夜庆王就是坐在那个小山坡的石头「宝座」上,接受叛军叩拜登基的。

虽然作为亲王,不是没有当大明皇帝的资格,可这也太马虎了吧。好歹打下一座城池称帝啊。

太急切了。

「暂歇半个时辰,湖中饮马!」朱寅当即下令道。

明军骑兵一人双马,可连续奔驰百馀里,也该让战马喝水吃料,歇息一会儿散散体热。

明军歇息间,前方斥候来报,今日上午辰时四刻左右,叛军已经从大武口入山。

小右业典河渔氏。

朱寅闻言,毫不奇怪。

那些边民饱受贪官污吏和军官欺压,朝不保夕,苦不堪言。他们跟着庆王走,可能还会好过一些。

明中期以来,屡次发生边兵边民叛乱丶叛逃事件,这绝非个案,而是愈演愈烈。

大武口入山虽然比其他山口好走,却比官道慢多了,一人一马的叛军要穿越出山,怎麽也要三天。

也就是说,叛军最少要在山中过两个夜。

完全追得上!

两三天的工夫,擅长山地战的白杆兵怎麽也能赶上骑兵,一起参战。

「走!」朱寅首先跨上战马,「未时初刻之前,必须赶到大武口!」

明军重新上马,轰隆隆往北而去。

又是三十馀里,终于到了大武口。此时,叛军已经进山两个多时辰了。

纵马三十馀里,朱寅已经一身是汗,可他还是第一时间整顿兵马,组织进山追击。

六千骑兵在大武口外整队,黑压压的一大片,铺天盖地一般。

朱寅集合什长以上军官,登高训话道:

「今日进山,我们要在贺兰山中最少两天两夜!很多将士听到传说,以为山中有鬼怪阴兵,死人无数,都是心存畏惧!」

「本官告诉你们,山中虽然的确地形险恶,却没有那麽邪乎!豺狼虎豹丶毒蛇猛兽自然是有,毒瘴迷雾也有,却绝对没有阴兵!」

「就算有阴兵鬼怪,本官乃转世星君,当年出生时紫气满室,香气三日不散,自然也有几分来历,何惧鬼!有本官统兵,就算阴兵也要退避三舍!」

「叛军都敢入山,我等王师更是百无禁忌!」

听到朱寅的话,众人都松了口气。对啊,就算山中有阴兵,可有稚虎先生坐镇,阴兵也不敢起势啊。

朱寅继续道:「本官这番道理,你们回去后说与士卒们知晓,让他们莫惧鬼神!今夜在山中扎营,听到任何动静都不要大惊小怪,谨防惊慌之下发生营啸。哪支兵马炸营,从管队到什长,皆斩!」

朱寅杀气腾腾,脸上一片冷肃,「传播鬼怪谣言者,以触犯军法论处!

你们都是老军务了,没见过也该听过,这夜中营啸会是什麽后果。万一大军在山中炸营,不但不能剿灭叛军,我等还会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一起领命道:「谨遵护军相公军令!」

等到众人回到军中传达朱寅的训话后,便在各级将领的组织下,一起进入山中。

此时已是未时二刻,天色忽然有点阴沉,阳光也不见了。

山路很窄。大武口已经算是比较好走的一条山谷了,可也只有一丈来宽,最多只能并行三骑。

李如松的家丁在最前面开道,朱寅在最中间。等到六千骑兵全部进山,

队伍已经连绵十馀里。

两边要麽是悬崖峭壁,要麽是山岩陡坡,要麽是密林荆棘。只有一条崎岖的山道,豌蜓延伸入大山深处。但见山势险峻,峰峦如怒,云雾缭绕,好一处险恶所在。

这是很危险的行军队形。不但要防范自然危险,还要防范敌军的伏击。

可为了追击叛军,朱寅也无可奈何。提前入山的叛军也算在前面开道,

留下了一堆堆的马粪。

朱寅看看地图,仔细计算路程。

此处的贺兰山,要说地理上的直线宽度,也就七八十里。

奈何山谷不是直线,而是七弯八拐丶高低起伏,最少也有一百五六十里路程。

即便一人双马,也要在山里走三天。至于叛军,最少要四天!

这麽长的时间,对缺乏深山行军经验的明军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

算起来,秦良玉的白杆军,明天大早肯定能进山。以白杆军在山中的行军速度,后天中午应该能赶得上自己。

那麽,叛军该如何阻止我军追击?

断路?扼守关隘?放火烧山?

朱寅正在思付间,忽然前面传来禀报导:

「抚军相公!前面通道燃起大火!叛军将山路两边的密林用火油点燃大火已经蔓延数里,热浪逼人,李将军无法再进军了!」

什麽?朱寅等人闻知,都是神色难看。

「叛军可恶!」毛文龙大骂道,「居然放火烧山!如此一来,我军怕是要耽误一天!」

明军将士都是顿足唾骂。

朱寅心里很是闷,真是怕什麽来什麽。本来就担心叛军用大火阻止自己,谁知叛军就这麽干了。

可恶!

朱寅望向天空,眸子变成一片铅灰色,就像此时的天空。

然后就在这时,忽然天上闪电隐隐,随即「轰隆」一声雷霆。

众人惊之中,山风萧萧而起,几滴雨水滑落天际。

轰隆隆!又是一声惊雷传来。

雷声之中,朱寅仰天大笑。

「哈哈哈!天助我也!

众人短暂的然之下,忽然一起跪下,参差不齐的大喊道:

「相公真神人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