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党派之争(2 / 2)
原因也很简单,益州派的退路远比东州派要大得多。
最直观的体现便在于刘范的军备改革,除了严颜麾下的几千人马进行了整饬外,剩下的都是李严和吴懿统帅的东州兵。
益州世家豪强对于刘范还是提防的多,不愿意其过多的染指「自家」兵权,也不愿意太过配合。
而以李严和吴懿为首的东州兵则是死死的跟着刘范混,因为他们在本地没有根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所以刘范无疑更加信任东州派一些。
在刘范说出此言后,张松便不再多说了。
这种情况下,能提醒一句已经是极限,再多说的话那就可以完全被归为动摇军心和内部党争。
况且,这种局面,换做是谁在那个位置,张松只怕都要嘀咕一二。
毕竟凭心而论,若是他在那个位置,他都怕自己会忍不住为大齐立一功。实在是得失利弊太过明显了。
因为如今的局势,谁都清楚刘范这个所谓的「天子」,必然是玩完了。
刘范是一心想要让刘备继承益州,但是刘范麾下的臣子可不会这麽想。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刘范注定扶不起来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无非是两个选择,田泽和刘备。
但凡对当今天下的局势稍微有点了解都知道应该怎麽选。
选择刘备,能带来啥?跟着刘备混有前途吗?
这世上总是锦上添花得多,雪中送炭的少。
在大势在齐的情况下,谁愿意去赌刘备?就算收益大,风险也大啊!
到了他们这个身份位置,能够让他们甘冒奇险的事本就不多,支持刘备并不在其中之列。
张松绝对相信,如果现在进行无记名投票选择是否投降,绝对至少八成的人想要打开成都大门,迎接王师进城。
毕竟局势如此,自家天子又早已做好了投敌的准备,他们这些臣子自然得为自己着想。
这种时候就体现出了刘范一直以来犹豫不决的弊端了,若是他一心死守,没有表露出过禅让于刘备的想法,或许现在的局面会好得多。
现在的情况却是人心直接散了,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为谁而战。
颇有些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的讽刺意味。
而且想要降的还不是眼前的敌人。
很多事情都是有得有失。
刘范引刘备入蜀,为刘备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但也为如今的尴尬局面埋下了伏笔。
以至于,刘范现在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只能是听天由命。
「但愿正方不会辜负朕的期望吧。」
在张松离开后,刘范有些失魂落魄的呢喃道。
腰间的赤霄剑不知何时已然滑落在了地上。
而在成都南城墙的位置,正在布置防御的李严仿佛感受到了什麽,深深的看了眼皇宫的方向,目光复杂,不知在思索些什麽。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