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2章 守虚静者,开天下之道(2 / 2)

加入书签

幽清川闭上眼,深呼吸,这都已经「宫中」了?

「界海中最早的修行体系,可以追溯到谁?」姬安权忽然问道。

这个问题有些古怪,但安熏然还是为其解读:「据我所知,最早可以追溯到【燧古界】。」

「在那之后,类似道境的修行体系的大框架,就此定下了?」

安熏然想了想:

「可以这麽说,就算有境界的增删,譬如多个承上启下的『缓冲』境界,也是各自超凡体系内的事。」

「但道境的修行和超凡体系……类似你们的武道不同,这其中很难有增改。」

她再次举了个例子:「就像神性的修行,其实到现在都未曾形成一个正统的体系,也无人探寻出诸多神性玄妙的修行方式,哪怕是天纵奇才,也需要……运气!」

说到这里,她看向姬安权的目光,明显带着光彩。

姬安权点头,眸光首次有些失神。

季兄啊季兄,你的野心还真不小啊。

安熏然忽然问了一个问题:

「姬兄,冒昧问下,不知道你和你那位先祖的关系,如何?」

姬安权脸上笑意尽去,恢复平淡,一如暴风雨前的宁静,弥漫着一种厚重的压抑感。

等他重新露出微笑,口中冷漠地吐出了两个字:

「道敌。」

是为大道之敌!

这个答案,是姬天行给他的。

骤闻此言。

那幽清川都不禁瞳孔骤缩,难以置信地看着姬安权,却全然没有看出玩笑的痕迹。

「可惜,此次熏然还有要务在身,无法久留,待熏然任务完成,再来与姬兄一会。」

到了最后,幽清川心中烦躁,这趟简直毫无所获,唯一的收获,就是得知了姬安权与姬天行的关系,并不似常理,或可拉拢。

毕竟大道面前,血脉血缘,也显得无足轻重。

二人离去前。

墨奈何莫名发现,不仅是那安熏然,就连那自称来自太幽神系,视师叔祖为敌寇的幽清川,态度都有明显转变,至少不再视师叔祖为眼中钉了。

难道就因为最后的「道敌」二字,此人就认为可以拉拢姬师叔祖?

墨奈何摇头。

如何对付那位新晋天魔。

姬师叔祖曾和祖师有过一番对话。

而最后的结论就是——

「我和先祖间的争锋论道,与他人何干?又如何轮得到他人插足。」

待送走两位不速之客。

姬安权站在窗前,目光眺望远方天路门户,目光明灭不定。

「师叔祖,您真准备前往界海,去往【蜉蝣宫】?」

墨奈何忍不住问道,心中盘算着到时候能不能跟着师叔祖一同前往。

当个侍从也行,反正现在乾的活和侍从也没差。

姬安权淡淡道:「急什麽,连拜入门中的好处都没许下,货比三家再说吧。」

墨奈何愕然,能拜入超脱者势力,还不算最大的好处?

他忽然意识到:「师叔祖是说……不止一家超脱者势力会入局?」

「你觉得,他们盯上的到底是谁?又或者说,是什麽?」姬安权突然问道。

墨奈何沉默了片刻,道:「四魔本体?这些超脱者势力,也在觊觎四魔本体?」

「四魔本就是过去的超脱者。」

姬安权眸光深幽道,

「我相信,哪怕是超脱者,也很少能得到同境之人的尸体。」

「另外,这帮家伙指名季兄,恐怕还在打世尊传承丶赫帅传承的主意。」

「超脱者势力?」

姬安权冷笑道:「若无四魔,我联邦又何尝不是?」

墨奈何心中沉重,这是被界海之人看出了,炎煌联邦至少两脉传承皆有超脱之望?

他们玄机天的祖师破入真圣时,曾心有所感,叹道此生无缘超脱。

超脱之路,不仅看人,更看脚下道途。

「你和我师兄联系下,问问想见季兄的,是五大支柱的哪一位。」姬安权忽然转身,「我有些事要办。」

「好的。」

墨奈何听令,迅速联系上了自家祖师。

听完墨奈何阐述今日之事,远在【大罗天】的玄机真圣冷笑一声,道:

「此事我知晓了,看来五大支柱中,有人认为自己板上钉钉能破入超脱,这是提前开始入场了,交好各方了。」

「告诉安权,这次想要见季惊秋的,是五大支柱中的圣王,让他们自行斟酌是见还是不见。」

「至于加入超脱者势力,的确不急,呵呵,不谈其他,以季惊秋的惊艳和所走道途,五大支柱……真的愿意放人吗?」

「仅从这一点考虑,那季惊秋的确早些去界海,或许会更好。」

断开联系前,墨奈何忽然问道:

「祖师,神性玄妙是什麽?我观那界海来的女子,对此很感兴趣,听闻师叔祖身怀神性玄妙后,几乎是刮目相看!可我怎麽从未在门中听闻过?」

感受着墨奈何的愤愤之意,玄机真圣嗤笑道:

「不告诉你,是怕你自诩非凡,瞎惦记。毕竟无论告不告诉你,其实都不影响你寻到神性玄妙所在。」

「而就现在的结果而言,不告诉你,确实没错。」

墨奈何:「……」

……

……

三千阎浮提。

葬海。

诸多腐朽丶破灭,亦或是被幽海侵吞的世界,除去彻底消亡的外,几乎都「沉底」在了眼前这名为【葬海】的无底之渊。

位面世界哪怕是被幽海侵吞,多少也会遗留下「残渣」,坠入葬海。

葬海无界,却时常能看到不少身影盘坐虚空,垂钓葬海。

历年来,不乏强者从葬海中打捞出什麽宝贝,相关记载中最大的收获,要属【圣庙】的前人们,从葬海中挖出了一尊「真圣」级数的古老神明。

此刻间。

「故地重游」的圣庙老祖宗,抬头看了眼不远处。

有个很不讲究的年轻小伙子,手持一根不知从哪找来的破烂竹竿,以一条虚幻的因果大道为鱼线,甩入无界葬海中。

圣庙老祖宗看了眼手里久经打磨的钓鱼神兵,又看了眼拿着根破烂竹竿,还「鱼获」上个不停的小伙子。

玩赖的是吧?!

老人不由大怒,喝问之声融入天道,直指本心:

「小贼,我问你,如今是几次久驻坐忘,又是几次自斩?你所求之物,到底为何?」

年轻人抬起头,一身气机如返璞归真,又如静谧海面下涌荡的滔天水流,哪怕看不见,摸不着,依旧能隐隐窥见其后藏着的无边壮阔。

他只说了三个字:

「守虚静。」

圣庙的老祖宗赞道:「当真有吾辈之气象!」

作为与青莲道人同等身份的三位拓路者之一。

老人口中的气象,自是要为天下万灵众生开道的气象。

虚者非空,乃容万象之量。

静者非寂,可藏生灭之机。

守虚静者,与天地同游,造化同息。

胎息之上,坐忘之下。

天王开己道而行。

如今却有人要开天下之道!

壮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