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司法独立与分权制衡(2 / 2)
当时不再允许主政官员审判,只允许佐贰官审判,结果就是让双方的地位变成了两头大。
甚至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佐贰官实权更大的情况。
这种倒反天罡导致的混乱持续了一段时间,崇祯不得不再次调整了主官和佐贰官的职责。
让通判丶判官丶县丞只管审判,其他政务全部交给知府丶知州丶县令。
结果又导致知府丶知州丶县令的权力过大,事务过多。
最后又再次搞职责拆分,让知府和通判都能审判,权力分配也恢复了最初的方式。
专门的提刑官存在了一段时间又消失了。
朱靖坤认为,崇祯皇帝的改革是正确的,但是当时朝廷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无法额外维持独立的审判体系。
现在大明具备这种条件了。
现在大明的工业化迅速铺开,生产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朝廷有了更多的资源。
关键是交通和通讯条件大幅度的提升了。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首发,请您到去看!
现在可以再次实施崇祯朝的改革,在保持原有的主官和佐贰官的基础上,额外设立了府州县级的地方提刑官。
可以再次拆分提刑按察使司了。
虽然崇祯的考量,大概是刻舟求剑的参考现代经验,以司法独立本身为目的的去搞。
而朱靖坤是根据他面对的局势,建议再次做地方机构的权力和职责拆分。
两人的判断逻辑和目的不同,但做出了基本相同的决定。
而在朱简烜看来,现在将司法权力独立出来,也符合神洲的分权思路。
朱简烜考虑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儿子的建议,让内阁和吏部去讨论拟定正式方案。
以后省级衙门的三司就要变成四司了。
提点邢狱司的职责接近于后世的法院,按察使司的职责接近于后世的检察院。
府州县衙门单独设立提刑官,以后地方的主政官和佐贰官都不再负责刑狱,他们的直接权力会明显下降。
这种部门拆分改革能够增加岗位,属于最容易完成的改革。
除了独立出来的提点邢狱司和府州县提刑官肯定归大理寺管,对中央朝廷的官员的权力和收入几乎没有影响,
地方官员的权力虽然稍微缩小了,但是却会多出一批新的缺额,有大批官员可以多出一次晋升机会。
大量官员因此能够提前晋升,这符合大部分官员的利益,遇到的阻力自然不会很高。
只是今年的财政支出,以及以后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做专门的调整。
但是花钱的事情都好办,特别是朝廷有钱的时候。
没钱的时候想办也办不成,强行上马只能从其他地方抠钱,那就可能会抠出问题来。
现在的大明当然没有问题。
朱简烜的几条命令发出去,内阁和相关部门都忙活起来了。
江南的朱靖坤等待父亲的支持到位,同时开始按照预定的方案调查地方士绅的意向。
从苏州城开始,到处开会接见地方士绅,也就是有功名的人。
当地的部分官员,当地功名最高的百姓,以及当地知名度最高的青壮年学者。
对于是否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这些地方士绅的态度分布特徵,与朱靖坤自己的预判非常的接近。
至少有五成士绅,难以接受女性官员,明确拒绝与女子同朝为官。
他们认为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本不宜抛头露面,女子为官根本不成体统,关键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麻烦。
无论是官员之间协调做事,还是百姓与官员打交道,女官都是麻烦。
差不多有两成士绅强烈反对,完全无法接受女子参加科举,认为那是牝鸡司晨,有悖伦常。
认为这些年参加科举的女子都是瞎胡闹,有些人和梁章巨一样认为那些女子和和涉事的提学官已经是舞弊了。
大概有两成士绅表示,可以接受女子参加科举,但女子不应该跟男子混在一起。
女子应该单独考试,单独担任适合女子的职责,比如接待没有男亲属的百姓,处理涉及到女子的案件等等。
只有大概一成士绅觉得,应该允许女子直接参加科举,也能够接受与她们同朝为官。
这些人觉得女子的智慧与男子没有明显差异,能够发挥作用。
不过朱靖坤专门单独询问了一下,最后这一成能够接受女子科举的士绅,自己家里就有妻子和女儿希望参加科举。
甚至其中有些已经参加过了,已经通过了县试和府试。
朱靖坤自己心中倒是明白,自己的调查出现这种结果的最关键原因,是因为这种调查是针对男性的。
这个现场根本就没有女人说话。
但是朱靖坤觉得,就算是让女人来表达意见,支持女人参加科举并入朝为官的女人,比例也应该不会特别高。
肯定不会超过一半,大概率不会超过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因为大部分女子本来就对科举没兴趣,本来就觉得那根本就不是女人应该做的事情。
想要参加科举的女子比例肯定是很低的。
不过朱靖坤和自己分析男子的态度一样,做了预判之后还要安排人去调研验证。
朱靖坤同时安排了自己的两个妾室出面,举行宴会邀请本地士绅家中的女眷参加,询问这些女眷们的意向。
几天的见面调研会之后,朱靖坤通过自己的妾室得知了苏州士绅女眷的总体态度。
对科举非常感兴趣的士绅家庭女子,只占总数的不到两成。
其中有一些已经参加过考试了,只是现在都还没有机会参加岁试,被梁章巨给卡住了。
认为朝廷应该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能够接受也乐意看到其他女子参加科举的人,也差不多是总人数的两成。
她们觉得女人不比男人蠢笨,只是大部分没有机会学习。
还有三成士绅女子不在乎这种事情,无所谓朝廷是不是允许女子参加科举。
同时还有三成士绅女子强烈反对女子科举,认为女子不应该抛头露面,参加科举和当官都是不守妇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