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6(1 / 2)

加入书签

人带炮要走了,最近这些时日都蹲在工部研究这个。

除此之外最令林默涵满意的就是纺织机了,她直接请来康熙亲眼瞧一瞧织布的速度,结果也在她的预料之中,康熙大为震惊之余,同样把研究这种机器的事情交给了工部来办。

因为这件事情,薛蝌甚至还被康熙直接召见详谈。

薛蝌只好把将剩下的货物放到林家和薛家的铺子里售卖的事情交给两位妹妹处理,自己接到传召后一刻不不敢耽搁就进宫面圣了。

他先是把三年海外的见闻细细地说了一番,康熙本就对这些事情很感兴趣,不然也不会允许传教士进宫来教授他一些西洋知识,只是没有想到他学的那些东西居然会间接地创造出如此精巧之物。

瞧着康熙大为惊奇的样子,薛蝌趁热打铁把之前与林默涵商议好的话说了出来:“启禀皇上,草民一路西行,发现诸国虽然远不如我大清物阜民丰,乃是人杰地灵的上国,但是蛮夷亦有其可取之处,诸如纺织机、大炮等都是匠人们的奇思妙想创造出来的。而我大清的匠人们又何其多,论起真本事来必定不必西洋人差,却并没有出现这样精巧的器物,草民斗胆猜测,这与西洋匠人们大多读过书且受重视不无关系……”

说到这里,薛蝌作为商人便不好再开口了。

胤礽接着说道:“如若我大清也下些力气,好好培养这些匠人们,想来也会有不输于纺织机这等惊世器物被创造出来,届时我大清自然依旧能够走在西洋诸国的前方。皇阿玛,即便只是些新鲜玩意儿,我大清也绝不能比不上列国啊。”

其实康熙在见到纺织机的超级速度后,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但是后续推广起来却也有许多问题,比如江南的纺织工定然会大批失业,且制造出这般多的布匹,是否会引起价格变贱等等,这些都是他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好好思量的。

而胤礽在来之前自然也考虑过,其实林默涵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就是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已经传入大清的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只有粮食足够多才能保证人口的增加,再有就是在沿海多开几个港口,加大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这些纺织机生产出来的布匹,最好能够销至海外。

如果康熙以前因为海盗猖獗有关闭沿海的想法,那么如今这样令人眼馋心动的庞大利益摆在眼前,再加上有林默涵、大阿哥和贾琏等可用的武将增多,区区海盗倒是不足为惧了。

简而言之,虽有风险,而如今的大清已有足够重量级的底牌来应对了。

但这毕竟乃国之大计,康熙也不能头脑一热就拍板决定,接下来还要召集大臣进宫商谈。

薛蝌自然是要在场的,大阿哥和贾琏以及一干武将,山东、浙闽、两广总督和相关大臣也被紧急召来京城,在亲眼见到西洋大炮的威力后,大家一致认为要提高重视,日后必须要先于西洋拥有此等大杀器。

令大家惊喜的是,薛蝌不仅带回了制造大炮的匠人,他甚至带回来一个天团,涉及到造船、航海、天象、医术、数理乃至绘画和音律都有囊括在内,大家吵了几天几夜才定下这些人的最终去处。

造船和航海的匠人们都被沿海各省要走了,其余人等一律留在京城充当特殊夫子。

除了医士直接入太医院外,其余夫子们先在宫里开一轮课,教授对象乃是康熙本人和皇子公主们,然后逐渐吸纳些宗室贵族,等到一年以后就会被安排到工部去,或是亲自动手搞些太子妃所说的“实验”,或是将自己的本事传授给大清的工匠们。

等这些种子先撒下去,按照林默涵的提议,日后还要设立专门的“研究院”和配套的“工厂”,以便将这些东西转化为大清的国之重器。

至于薛蝌,按照康熙的意思,则是让他休整一年后再次扬帆出海,只是这回便不再是商人的身份了,而是代表大清官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