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时光奇遇(1 / 2)

加入书签

唐人李亢所著《独异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p>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前夕,有一队人马悄悄行进在通往洛涧的山路上。</p>

这队人马有一千五百人(檀道鸾的《续晋阳秋》中说有三千人),带队者是王蓬,当时任参军之职,一个玄学论者。他奉命支援著名的北府兵前锋刘牢之将军。后者正在淝水附近的洛涧与前秦苻坚的先头部队激战。</p>

由于行军中出现了某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王蓬带着士兵赶到洛涧时,那里的战斗已经结束。</p>

他们在临近洛涧的一个叫冶溪的地方,整整耽误了三天。</p>

关于行军耽搁的原因,在后来的野史笔记中有过一些记载,但说法各异。其中,李亢《独异志》的记载最奇怪:“时淝水接战,晋参军王蓬率北府兵趋洛涧,援牢之。至冶溪,有偃旗潜行山道,蓬以弩箭攻之。哗,有器鸣,火焰出,声震于野。北府兵有中火焰者,遂仆地,血流不止……”</p>

看来,在抵达洛涧前,王蓬的军队已经和敌人相遇。</p>

按李亢记载,王蓬遇到的只是一小股从前线溃败下来的军队,而且他没有道出这支小股部队来自何处。</p>

现在,可以大致推测一下当时的情况:</p>

由于前方战事吃紧,而且淝水一战关系到东晋王朝的生存,所以王蓬下令叫士兵星夜兼程,直趋洛涧。是日行至冶溪,洛涧在望,天色已晚,前军点燃火把。就在这时,一队形迹可疑的军队突然出现在不远处的山道上。</p>

当时,有可能发生了这样的对话。</p>

助手:“参军大人!怎么回事?不会是秦军来袭吧?”</p>

王蓬:“慌什么?”</p>

助手:“他们好像朝我们这边过来啦。”</p>

王蓬:“熄灭火把,弓箭手准备。”</p>

随后,王蓬率领士兵埋伏于山路旁。当那一队人马进入包围圈后,王蓬下令乱箭齐发。</p>

这是一次真正的伏击。</p>

随后的情形,如《独异志》描述:“寇多中箭,仆于马下。”显然,作者认为王蓬遇见的是前秦的军队。王蓬此时大伤脑筋,因为按记载,当那队人马缓过气来时,使用了一种奇怪的火器,叫王蓬的士兵伤亡不少。</p>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助手灵机一动:“何不用火攻?”</p>

王蓬马上采取了这个建议。</p>

他的士兵掷枯枝于山道上,然后以硫硝裹布,火箭攻之。由于地形有利,山风乍起,加之夜色掩护,很快,王蓬的军队又占了上风。很快,被夹在山道上的那支小股部队就投降了。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独异志》中的这几句话:“……初,日色昏昧。后火起,观敌旌旗已残,上书‘常胜军’三字。其弃盔者,皆黄发,鹰鼻陷目,一如羯人。”</p>

根据上面的描述,经过反复探究,我们只能做出这样的推断:</p>

东晋北府兵参军王蓬在冶溪遇到的小股部队,是由英国人戈登率领的洋枪队(又称“常胜军”)。</p>

先不要惊讶。</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