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术(1 / 2)
罗公远鄂州人,修炼于广东罗浮山,是唐朝时著名的道士。</p>
此人虽一把年纪,但面容却如少年,史上载:“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初以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自桥行十余里,精光夺目,寒气侵人,至一大城,公远曰:此月宫也。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帝晓音律,因默记其音调而还。回顾桥梁,随步而没。明日,召乐工,依其音调,作《霓裳羽衣曲》。”</p>
这就是唐朝第一舞曲《霓裳羽衣曲》的由来。</p>
当然,没有人认为唐玄宗就真的到了月球。但是,却挡不住另外一种情形,那就是:罗公远采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导玄宗进入了幻境。这并非没有可能。据说,在这盛大的幻境中,玄宗还顺手把一种月宫烧饼放到口袋里。而这,也正是后世“月饼”的由来。</p>
罗公元懂幻术,最擅长隐身,玄宗求此术颇急。</p>
据说,掌握隐身术的人,如心存善念,二十年后可随意变化形体,这在道术领域被称作“脱离”。再过二十年,则可跻身地仙行列。关于这一点,唐敬宗宝历年间时荆州著名预言师卢山人曾有论断:“世间刺客隐形者不少。真正的刺客死后,尸体通常会消失不见。”又言:“道者得隐形术,能不试,二十年可易形,名曰脱离。后二十年,名籍于地仙矣。”</p>
何谓地仙?东晋伟大的道士葛洪在《抱朴子?论仙》中这样描述:“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云笈七签》则称:“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p>
地仙虽是介于天仙与尸解仙之间的“中等仙”。但其魁首依然很厉害:《西游记》里人参果的掌有者镇元大仙。又称镇元子,被认为是“地仙之祖”。修道者一般通过服丹药而成为地仙。比如,葛洪在罗浮山炼丹飞仙后,其弟子黄道人捞了点鼎里剩下的丹药吞吃,遂为地仙。但天然植物里,也有被认为可通地仙之气的,比如灵芝。</p>
灵芝之外,也有一些:“成式常见道者论枸杞、茯苓、人参、术形有异,服之获上寿。或不荤血、不色欲遇之,必能降真为地仙矣。”其中,茯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这是一种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外形如红薯,但皮是褐色的,果肉为白色或淡粉色。唐人喜食茯苓。玄宗天宝年间,“处士崔玄微洛东有宅,耽道,饵术及茯苓三十载,因药尽,领童仆辈入嵩山采芝……”</p>
罗公远虽擅长隐身术,但并不准备传给玄宗,可又耐不住皇帝的软磨硬泡,最后被逼无奈,只得从命露两手。于是,玄宗学了起来,但每次都隐不利索,总露出点什么。</p>
罗公远说:“陛下,您贵为一国之尊,不治理国家,却忙着学我们道家这些小法术。如果您真的想全部学会,那一定将怀揣着玉玺走进平常人家,被困于百姓生活中!”</p>
这番话激怒了玄宗,叫人要拿下罗公远。但罗遁形于殿柱中,继续指责皇帝的过失。玄宗叫人把柱子砸开,罗又跑到柱下的玉石里。玄宗叫人劈开玉石,碎成十几块,每块上都有罗的人形。</p>
罗公远施展的奇术让唐宫的人们瞠目结舌。不过,在此之前的一次斗法中,他却败给了密宗大师不空和尚。</p>
不空,天竺人,少年时跟随师父来中土大唐传教,修行高深,为玄宗、肃宗和代宗三代皇帝所尊崇,圆寂后朝廷赠司空、封肃国公,这在高僧中绝无仅有。不空神通广大,据说“能役百神”。有一年,长安大旱,玄宗叫不空祈雨。</p>
不空说:“可。”</p>
玄宗问需不需要去皇家库房走一遭。说这话是有原因的。一年前,高僧一行因捕捉到化身为猪的北斗七星而名震长安。此事在当时流传甚广,段成式说:“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不久后,玄宗又请他祈雨,一行对皇帝说:“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玄宗带着一行进入库房,遍视珍宝,最后找到一面古镜,上有盘龙。一行拿着这面镜子,最后才把雨祈下来。</p>
而不空说:“设绣座法坛即可。”</p>
当时日本僧人金刚三昧也在宫中,玄宗叫他为不空打下手,设置了绣座法坛。但不空并不登坛,而是随手掏出一个数寸高的用某种木头雕刻成的神人,念咒后掷之于高空,随后那神人缓缓落在法坛上,接下来奇迹出现:神人“吻角牙出,目瞚则雨至”。也就是说,那木质神人慢慢露出角、牙,眼睛开始眨动,就在这时候果降大雨。</p>
大雨下了多日,玄宗又令不空收雨。</p>
不空遂在庭中捏泥龙五六条,放入水中,用梵语骂之,很快雨停。</p>
此日,玄宗将罗公远和不空请至后宫,叫他们比试法术。开始,又叫两个人祈雨,但雨落后,分不清是谁祈下来的。</p>
不空说:“我昨日焚白檀香龙。”</p>
玄宗立即叫人捧水去嗅,果然有檀香之气。不空盛气凌人,转身对罗公远说:“借一下你的玉如意。”</p>
当时后宫殿上有光滑的花石,不空挥舞玉如意,击碎了块块花石。罗公远找不空要那玉如意,不空说:“你来取。”罗公远见那玉如意就在不空手中,于是出其不意猛地一抢,却没抢到。</p>
又抢,还是摸了一把空。</p>
罗公远有些窘,知道这不空确实不简单,他明明看到那玉如意在其手,却怎么摸都是空空的。当时玄宗欲帮罗公远,不空说:“李三郎请不要起来!你现在看到的不过是如意的影子!”</p>
在这里,道家败给了佛门。</p>
后来,《西游记》的作者参考上面的传说,设计了一场车迟国僧道斗法而最终佛门胜出的故事。只说罗公远。离开玄宗后,就再也没回来。后有朝廷使者在蜀道上看到罗公远,罗笑对使者说:“为我向陛下道歉。”</p>
据说,“安史之乱”起,玄宗到四川避难,罗公远在剑门迎接,将皇帝安全送到成都后才悄然离去,不白拜陛下一场:“玄宗学隐形于罗公远,或衣带、或巾脚不能隐。上诘之,公远极言曰:‘陛下未能脱屣天下,而以道为戏,若尽臣术,必怀玺入人家,将困于鱼服也。’玄宗怒,慢骂之,公远遂走入殿柱中,极疏上失。上愈怒,令易柱破之。复入玉磶中,乃易磶观之。玉磶明莹,见公远形在其中,长寸余,因碎为十数段,悉有公远形。上惧,谢焉,忽不复见。后中使于蜀道见之,公远笑曰:‘为我谢陛下。’”</p>
关于隐身术,一直被认为是古代最玄妙的幻术。</p>
《后汉书》“方术传”里第一次出现本土的隐身术士:“解奴辜、张貂者,亦不知是何郡国人也,皆能隐论,出入不由门户。奴辜能变易物形,以诳幻人。”葛洪专门在《抱朴子》里曾谈到隐身术:“其法用药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论元方,含笑即为妇人,蹙而即成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地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到底要用什么样的药符。</p>
隐身术须借助于金、木、水、火、土,也就是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如果没有这个先决条件,那么即使是再高深的人也不可能进行隐身。</p>
罗公远隐于柱石中,就是借助了金遁。在下面的故事中,善于隐身的主人公面对他人的提防时,仍然逃逸了。</p>
庐山道士茅安道,能“书符役鬼,幻化无端”,跟其学道者有数百人。他有两名入室弟子,常伴茅安道左右,茅将隐形术和透视术传授给二人。二弟子非常兴奋。刚学到手,就表示要还乡。茅安道一愣。但也没什么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二弟子说:“我将此秘术传给你们,是为了叫你们学道修炼,而不可于人前炫耀,更不得以此术为非作歹。假若有违师命,我可叫你们法术不灵。”</p>
二弟子叩拜应允,下山而去。</p>
他们来到润州,也就是江苏镇江。</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