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2 / 2)
「我说,你们俩是掉进钱眼儿里去了麽?」
谭文彬看着阴萌递给自己的袋子,里头都是些金银。
虽然色泽不好看,但重新熔炼一下,分量也是不轻的。
也不知是什麽时候起,团队里形成了一种默契,这种战利品,先交给谭文彬来处理。
谭文彬会把这些进行分割,大部分找合适渠道捐出去,只留一小部分当作己方花销。
也就是……洗钱。
谭文彬:「这些都是历史上当地的民脂民膏,是本地人民的血汗凝聚,大头捐县里学校吧。」
阴萌:「你看着办,能落多少。」
谭文彬:「够你逛好几次街了。」
阴萌满意地点头:「那就行。」
逛街需要钱,但不能太有钱,要不然就会失去逛街本身的乐趣。
至少,阴萌是这麽认为的。
谭文彬有些苦笑地挠挠头:「得亏都是以各种方式和名义捐出去的,要是一直都是以我本人的名义帐户去捐,以后被扒出来,还不得上新闻,感动南通十大人物?」
薛亮亮:「你就这点志气?」
谭文彬:「太高了不敢想,要不亮哥带我买股票吧,我把我爸妈和我对象爸妈的养老钱都骗出来投进去?」
薛亮亮知道谭文彬是在开玩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递给他一些证明。
是包括实习证明在内的一系列各种文件,都盖好了章,里头还有些津贴补助。
不过,众人明天就要走了,但结束日期却开到后俩月。
谭文彬调侃道:「亮亮哥,这可不是你的风格。」
当初在山城,薛亮亮借单位的车载着他们出来玩,都是自己加满油还回去,他可不会去占公家的便宜。
薛亮亮摇摇头:「算是潜规则了,外派工作苦,没多少人愿意干,其他人又不像我一样,有副业收入。」
晚上,施工队搞了个内部小聚餐,欢送薛亮亮团队。
近期工地上一起意外事故都没发生,大家都默认是那位来自贵阳的高僧功劳,当然,高僧是薛亮亮请来的。
聚餐后,大家就都休息了。
谭文彬出去后,又回到土楼,他去给隔壁俩大姐送了回礼,一人一个红包,喊了一声后,直接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翌日清晨,拒绝了施工队里的工程车,众人还是选择坐冉大成的拖拉机去县里。
途中,路过一处小瀑布,有一群附近村里的孩子穿着三角裤在那里跳水玩。
这是平原孩子梦里都做不出的游戏娱乐。
瀑布这种东西,到底还是太过奢侈了。
薛亮亮看向李追远,问道:「小远,你想玩一玩麽?」
李追远摇摇头。
薛亮亮:「我倒是想玩一玩了。」
李追远:「等南通跨江大桥建起来,你就能尽情跳水了,大桥比这瀑布高多了。」
薛亮亮被噎了一下,转而道:「这次出来也辛苦了,我做好了旅游攻略,带你们在贵州好好玩一玩?」
这次出来确实辛苦了,先杀邪祟,再养伤,然后又去工地工作。
以前都是出门解决邪祟就即刻返程,确实没这次拖得这麽久过。
薛亮亮原本想看小远拒绝的样子,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小远直接点头道:
「同意。」
薛亮亮:「我开玩笑的。」
众人先去了县里,然后去了市里,再然后,直奔省会的机场。
当下,坐飞机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还只是电视里看到的画面。
这也是薛亮亮过去能够频繁去南通的一大原因,他不仅可以提前完成工作离开,还能不在乎火车票报销,自己给自己买飞机票,把原本要花在路上的时间,用来跳江。
这也算是,跟着亮亮哥一起出门的一大福利了。
甚至连飞机在上海落地后,机场外的包车,也是薛亮亮提前打电话预约好的,这一套流程,他简直不要太熟练。
可即使如此,坐在车上后,薛亮亮还是觉得不满意:
「交通还是不够发达啊,以后等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往返哪个城市,都能更方便,也能省去很多折腾。」
谭文彬:「那就等以后呗。」
薛亮亮:「等以后到了,我们也就老了。」
刚进南通地界,薛亮亮就要先下车了,他的目的地到了。
谭文彬询问他是否会去李大爷家,薛亮亮说没特殊情况,他就不去了,让谭文彬帮自己给李大爷问好。
众人继续坐着这辆车前往石港。
坐在前排副驾驶位置上的李追远,将目光看向车窗外,根据车速,计算到家的时间。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麽要这麽做,但他就是想要这麽做。
在湖底,面对那个「八岁的自己」时,自己能如此快地从病情复发中清醒过来,也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和过去,已经很不一样了。
类比于正常人,自己依旧是情感缺失,但比较曾经的自己,已经是感情丰富。
到家了,沿着村道往家走,再拐入通往太爷家的新宽敞路,看见二楼露台上坐着的那道纤细身影时,李追远有一种在做梦的感觉。
谭文彬拿出自己写好的笔记,在返程途中,他就在写写画画,提前润色给柳老太太准备的故事了。
为此,他还特意向小远哥做了些请教,这次引经据典,听起来应该会比过去舒服。
李三江不在家,去坐斋了,带着秦叔和熊善一起。
其实,带一个熊善去坐斋就已经很夸张了,他还带去了秦叔。
这配置,别说去办丧事,就是去给一个江湖门派办集体葬礼都绰绰有馀。
第二天还有一个更大的活儿,石港镇上一个老华侨,落叶归根,要大办特办。
这是真回国投资的南洋华侨,不是丁大林那种挂羊头卖狗肉。
人儿子舍得花钱撑场面,李三江这次不仅继续带着熊善和秦叔,还给润生丶谭文彬丶林书友也点了将,等于是把李追远的龙王团队给带了过去。
秦叔早就习惯了,早年他住在这里时,就一直干这个。
谭文彬他们也乐得配合李大爷,喜欢跟着他出去玩儿。
家里头,倒是因此安静了不少。
李追远和阿璃先在屋子里画画,画累了后,俩人再走到露台藤椅上坐着边下棋边看风景。
柳玉梅坐在楼下喝着茶,不时抬头看着上面的二人,面露笑意。
含饴弄孙的快乐,再美也不过如此了。
刘姨在准备晚饭前,就揣着瓜子,依靠在厨房门框上,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着楼上的那俩孩子。
再迅猛的江水浪滔,在拍打过去后,江面上也会复归于一段平静。
李追远对柳玉梅是心有感激的。
诚然,自己因为点灯突然,走江时身上的配置,远远比不过赵毅。
但老太太,却为自己,重新把「家」的氛围感,又给描摹了回去。
她已经在竭尽自己所能,把能给的,都给自己了。
晚饭后,李追远走入东屋。
原本的供桌牌位,早已被重新布置回了这里。
熟悉的桌子,熟悉的凳子,熟悉的蜡烛,熟悉的布局,以及熟悉的名字和崭新的牌位。
李追远在椅子上坐下,与供桌上的牌位对视。
柳玉梅平日里很喜欢坐在这里,与牌位们聊天说话。
李追远无话可说。
阿璃一直安静地站在旁边,她在等少年对视结束后,好上去选牌位当原材料。
终于,李追远看完了,站起身。
阿璃上前,挑选祖宗。
然后,李追远陪着阿璃,把自己先前凝视的对象,刨成了木花卷儿。
农村里晚饭吃得早,不需要等孩子放学回来的人家吃得更早。
翠翠放学在家里吃完饭后,都会带着作业,来李三江家里写。
她想找阿璃玩。
虽然,大部分时候,阿璃都是自己画画丶做手工和坐在露台上看风景,不会搭理她。
翠翠也不用搭理,阿璃姐姐能在她旁边,她就心满意足了。
有时候,做完作业后,她也会帮研磨洗笔,阿璃做手工后,她还会帮忙打扫一下卫生。
陪着阿璃坐在露台上一起发呆时,她还会情不自禁地偷偷发笑。
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她只需要面露苦涩挠挠头,阿璃就会拿起笔,帮她把过程和答案写上去。
以前李追远帮谭文彬补习备战高考时,阿璃也在旁边看着。
入夜了,李三江带着「大队人马」回来了。
李三江牵头,聊起了今天主家的伙食,看得出来,太爷喝美了,也吃美了。
晚上睡觉前,李追远照例会和太爷面对面地坐一会儿,不过太爷喝醉时除外。
给太爷盖好被子后,李追远回到自己卧室,提笔写起了《追远密卷》。
上一浪不是自己从阿璃梦里抽的,而且后来还发现牵扯进了赵毅团队。
他不得不重新将这一新规则样式给纳入进去。
虽说亲力亲为,提前完成,能把功德全部收入囊中,可同时也得考虑风险对冲。
这次是赵毅,自己太懂他了,所以没什麽事,但要是换做那种愣头青呢?
能被算计的是聪明人,那些头铁的憨货反而百毒不侵。
伴随着以后浪花难度加大,像这种的合作模式,出现的频率必然也会提高,得提前整备出一个方案。
看了看时间,放下了笔,关上台灯。
上床前,李追远走过画桌,看见了阿璃还未完成的那幅画。
这次,阿璃在听完自己的讲述后,对画卷的格局进行了改良。
她把一幅画,分为了五个场景,分别对应着林书友丶阴萌丶谭文彬丶润生和自己。
这是他们,第一次入画。
不过,少年清楚阿璃的本意。
这样画的话,就可以压缩李追远的画面,只需画出李追远和大肚子老变婆对峙的场景,而不用去细究,把那个「八岁的男孩」给画进去。
在阿璃的设想里,这画本框是用来以后一起翻阅欣赏的,她可不想少年每次翻到这一页时,都会皱眉不舒服。
昨日睡得太早,醒得也过分早了,李追远端着脸盆出去洗漱时,正好看见走上来的阿璃。
今天的她,一身白裙,衣服盖过了初晨的阳光,却又被女孩本身给又盖了回去。
李追远:「今天要去钓鱼的。」
阿璃眨了眨眼,转身,走下了楼梯。
很快,楼下传来老太太的声音:「脏了就脏了嘛。」
她给孙女订做的衣服,除了少年喜欢锺意的,孙女会多穿几次,比如曾经的马面裙。
其馀衣服,很多都是穿一次就收起来。
倒不是阿璃不穿旧衣服,而是她柳玉梅喜欢设计衣服,要是一件衣服要穿很久,她的设计就没用武之地了。
柳玉梅在这方面,有点完美主义者情节,孙女的每套衣服,得有相对应的配饰和发髻。
换一套衣服,她得重新换一遍重头来。
李追远洗漱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走入东屋。
柳玉梅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少年,言外之意:就你小子事多。
李追远接过柳玉梅手中的梳子,按照她的吩咐,给阿璃梳起了头。
柳玉梅则去找新的配饰。
白裙换成了一身黑色,雍容大雅。
吃过早饭后,李追远就和阿璃去钓鱼了。
少年牵着女孩的手,以《秦氏观蛟法》,观察河面鱼群密集程度,然后选取了一个最合适的钓点。
要是还觉得上鱼速度不够快,李追远还能以《柳氏望气诀》,伸手对着身前挥舞,改变这一块区域的风水格局,把水下的鱼群牵引过来。
风水大师和钓鱼爱好者,要是看到这一幕,怕是都会呕血。
鱼,钓得太多了。
李追远又放生了很多条,然后提着够一家人喝一顿鱼汤的分量,与阿璃一起回来。
刚回到家,就看见李维汉站在那里。
「小远侯,这是你妈妈给你的信。」
「我的信?」
「是咧,你妈妈还是记挂着你的。」
自从改户口本的事情发生后,李三江把李兰打入了其「哥哥们」的同等行列。
李维汉和崔桂英在李三江面前,也是不太敢提李兰的。
但老人,总是喜欢和稀泥,希望家里人和和美美的,哪怕只是图一个表面。
李追远接过信封,他不知道为什麽李兰会给自己来信。
李维汉又递来了钱:「这是你妈妈给你的。」
李追远推回了这笔钱。
「爷爷,太爷知道了会不高兴的。」
「你可以……」
「我不会为这个事去骗太爷。」
「唉,好吧。」
李维汉知道,孩子还是恨他的妈妈。
李兰比自己的那些伯伯们好的地方在于,李兰不啃老,每个月的赡养费以及逢年过节的礼物,都会准时邮寄到。
李追远在南通上学后,就包括了学费和生活费。
是的,哪怕是到现在,李兰也会定期给自己打钱。
但李三江不准李追远拿这笔钱,李追远自己也不想要。
在李三江看来,那些个白眼狼伯伯们,啃老归啃老,可好歹还有个热络场面话,至少嘴上说得好听;这李兰,钱倒是给得不少,但真的是一点都没人情味。
要是伢儿真缺衣少食差钱上学,那就得捏着鼻子认了妈妈的好,可他有这个条件供伢儿,不花她的钱,以后伢儿瞪他妈时,也能有份底气,努力搞钱,解决基础吃喝后,不就图的这个顺心意麽!
等李维汉走后,李追远拆开了李兰的信。
信里没有字,而是一幅折迭起来的印刷画。
将画展开,是一角的山水,像是从某张年画上裁下来的。
但右下角的标注还在……美丽集安。
李追远大脑快速思考。
他相信,自己肯定能想出答案。
这是基于他们母子,彼此对对方智商的信任。
李追远从未去过集安,对这个美丽的边境小城市,他所能牵扯到的关键词,目前就两个。
一个,那里是竹简记载的,九个秘境坐标之一。
另一个,则是罗工。
罗工年轻时,曾参与过一项保密级别很高的人防工程,在那里,他接触到过古代高句丽的魅影。
李兰知道自己和罗工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是在提前给自己透露?
李追远没再继续执着于这封信,因为他清楚,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
消息在第二天就来了,而且是本人亲自带来的。
几辆公务车,驶进思源村,驶上了李三江家的坝子。
这场面,把李三江弄得都有些手足无措。
罗工亲自来了,离开学校后的他,地位提升很快,他来到这里时,会有当地领导陪同。
薛亮亮也在车里面,下车后,他对李追远笑了笑,像是一条被逮住的偷懒小鱼。
「小远,上车。」
李追远被罗工喊上了车。
罗工又看向旁边站着的谭文彬。
「谭……谭同学,你也上车。」
「哎,好。」
李追远提醒道:「老师,那位林书友同学,也是我们学校的,我们同班,一起参与过实习。」
「嗯,让他也上车。」
林书友也因此得以上车。
罗工是来这里开会的,但开会途中,他接到了一个通知,这个通知,让他的情绪有些失控,甚至有些忽略场面上的一些事情了。
大家先坐车来到市区,一起吃了公餐,等罗工下午的会开完后,他在酒店下面要了茶水,众人围坐在沙发上。
罗工点了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大家都能看出来,罗工心里有事,不过,只有李追远猜出了是什麽事。
少年能理解罗工现在的心情,当年的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调查员,受权限制约,对那件令他铭记半生的事件知之不多;可现在,以他当下的身份要是能重新参与这件事,那萦绕在心底的谜团,就将得到解开的机会。
那里,可是罗工心底的白月光。
白月光的威力在于,不会因岁月流逝而消退,反而会越来越明亮,打上更多滤镜的美感。
罗工将菸头掐灭,清了清嗓子,眼眸深处流露出追忆,随后,化作了一抹坚定,他用一种既忐忑又激动地语调说道:
「上头决定,重启集安572人防工程!」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