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5章 改革?这是在对抗人性!(1 / 2)

加入书签

眼看秦桧的嘴张了好几次,但却啥都没说出来,刘禅顿时担心坏了。

“秦副相,你是不是还是不舒服?

要不朕再找太医给你看看?”

听见太医俩字儿,秦桧顿时感觉自己的头皮发麻。

我特么马上就要把思路理清了,又被你给吓断了。

既然脑子已经成了一团浆糊,秦桧干脆也不急了,顺着刘禅的话就谢恩道;

“谢官有挂念,臣无事。”

“真的没事儿?”

“真的没事!”

“既然没事儿的话,那咱还是继续谈正事儿吧。”

说完了之后,刘禅就又接着问道;

“秦副相不会也认为朕下的圣旨有问题吧?”

刘禅主动这么一问,秦桧的思路倒是一下子回来了。

但是吧,又出现了新问题。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说自己认为有问题?

那岂不是直接和官家站在了对立面?

不行,这是找死之道,得先迂回一下儿。

心里这么决定了之后,他便笑着回道:

“官家,臣怎么会认为您的圣旨有问题呢?”

“真的?”

“那必须真的啊。”

秦桧的本意是打算来个先扬后抑,搞一招我不反对你的圣旨,但具体的细节咱是不是再完善完善?

结果他刚这么一说,刘禅就激动的两手一拍。

“那就没问题了,散朝吧。”

这一句散朝,差点儿又把秦桧搞懵逼了。

眼看大臣已经准备行礼散朝了,秦桧也顾不上再想那么多了。

“等一下。”

听见这话,刘禅疑惑的看向他。

“秦副相,你还有什么事儿?”

“官家,那个......臣也认为您的圣旨没什么问题。

但有些细节,是不是还应该再讨论一下?”

“嗯?

你想讨论什么细节?”

看着刘禅在问这话之时微微眯了眯眼,秦桧不自觉的往后退了一步。

虽然官家一直在笑着跟他说话,但刚才那个眼神儿,他莫名的就感觉到了一丝危险。

但退了一步之后,他很快就下定了决心。

今天这事儿,不能让。

如果算上这一次,这已经是大宋历史上第三次尝试按区域进行录取。

第一次发动这个提议的人,叫做欧阳修。

欧阳修在大宋文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改革也确实成功过一次,但最终还是在南方系的反扑之中落寞收场。

第二次推动改革的则有两个人,分别是司马光和王安石。

作为新党和旧党的领军人物,两人的政治观点可谓大相径庭。

但两人都意识到了南北存在巨大现实差距的背景之下,全通统考统取对于国家稳定的巨大危害。

因此,两位政治观点针锋相对的政坛领军人物,在几乎相同时间里,从各自的立场推动了这项改革。

但最终,仍然逃不过虎头蛇尾。

归根结底,就在于这种改革动了既得利益者的根本。

秦桧对这一段历史心知肚明,他也能看出来刘禅的决心。

但他并不认为这样的改革能成,因为这个改革看似只是改变了科举录取的方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