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脱胎换骨?(1 / 2)
龙凤溪水陆枢纽俘虏营位于嘉陵江边,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依托原警备2旅驻地设施建立起来的集中看管营。
考虑夜省军区方面对警备1旅、2旅降兵的安排,后续还会继续入编武装序列,所以在基本待遇上,陆冲并没有刻意虐待。
营区该有的设施基本上都进行了配齐,差什么就组织这些降兵建设什么。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多搞搞建设,既能消耗多余的精力,又能提高其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而且之后肯定也能用上,完全就是一举三得。
毕竟陆冲也不指望渝城地区未来不会有人犯错,到时候当个劳改营用也是相当好的,总不能犯点错就枪毙吧?
太粗鲁,他不喜欢!
相反对待犯人,能给予这种军工品质的劳教环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优秀的人道主义。
龙凤溪俘虏营内,分别建设有可供一万人使用的居住设施、医疗设施、卫生设施、食品供应设施、放风区域等等。
其中居住设施主要为混凝土营房和应急帐篷,分为上下床和大通铺;医疗设施设有拥有20张病床的医务室、以及储备少量日常的感冒药、发烧药等;卫生设施按照每50人一个厕所/淋浴位的规格设置200个,配备有简单的排污系统,就近排放到旁边的嘉陵江内。
饮食供应建有10座可容纳千人共同就餐的大型钢化大棚,单人食物配给额按照非作战人员标准执行,恰好卡在既饿不死、也吃不饱的状态之间,每天再辅以大量的体力劳动,以确保最大化消耗身体和精神。
围绕整个龙凤溪俘虏营,建有一圈4米高的围墙,顶部加装铁丝网,通电(柴油发电机组24小时不间断供应),每200米一座瞭望塔,配备探照灯和摄像头覆盖视野盲区,同时外围还设置有10米空阔隔离带。
为了看管好这将近1万名俘虏,部署在这里的是装备精良的空中突击旅步兵3营,全营将近700人左右,分三班倒实现24小时监控。
依照任务性质,步兵三营被临时划分为巡逻队、岗哨、监控中心、搜查小组、快速反应部队。
其中快速反应部队由步兵三营1连担任,人数为150人左右,配备10辆猛士3装甲突击车、和4辆山猫全地形武器平台,主要负责外围巡逻和紧急支援。
除了这些常规守军外,甚至还设置有情报分析组,专门负责监听俘虏动向,预防暴动或逃跑计划。
可以说在这样的严密防护下,即使龙凤溪俘虏营的俘虏数量要多于守军数十倍,也没有一丝逃跑的可能!
所以在很快认清了现实之后,被关押在龙凤溪俘虏营的降兵们也很快的接受了现实,老老实实的当起了俘虏,哪里需要哪里搬,根本不敢造次。
对此,见这些俘虏如此配合,负责此地的步兵三营营长向志,在向上级申请之后,特地组织了一场能够让俘虏们放松身心的活动——第一届俘虏营运动会
运动会项目总共分为跑步和体操器械两类。
跑步细分为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武装3000米、武装5000米、重装5000米;器械则分为单双杠,单项是一到八练习。
每个项目奖励档次划分:第一名第一档、2~3名第二档、4~10名第三档、10~20名第4档、20~30名第5档。
以上五档的基础待遇为正常享受士兵伙食,简单点说就是每天能吃饱。
前三档则是能定期获得一些吃饱之后的额外享受,比如加餐牛羊肉、奖励香烟、奖励少量的酒等等。
而作为第一名的第一档,则会获得不用干活的特权,只要不违反营区规定、逃跑,爱干啥干啥!
如此规定,在参加项目不允许重叠的情况下,整个9000多人的俘虏营,最大有7200人能够进入前五档,享受到吃饱饭的基础待遇,每个人只要努努力都有希望!
因此,俘虏营第一届运动会消息一出,便迅速引起了广大俘虏们的参与热情,直接从躺平的行尸走肉状态切换为卷王模式。
工作之余,见缝插针的做几个俯卧撑,营区内活动,也是自发的跑起来,就连每天熄灯睡觉后、和起床铃声响起前,都有大量的俘虏偷偷开卷。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样的俘虏日子要过多久,能吃饱谁愿意饿着?
↑返回顶部↑